
IP时代如何树立个人品牌
33分钟纵观古今,放眼全球,凡是有些成就的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声誉,因为它是一个人能否稳稳当当立足于社会的根基所在。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IP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得异常迅速,一条消息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众人皆知。如若稍有不慎,说错一句话或做错一件事,就可能导致个人品牌形象受损。更有甚者,可能会导致花费了好大力气才塑造起来的个人品牌瞬间崩塌,声誉荡然无存。因此,在IP时代,想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品牌,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时候,做好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本!
然而,佛说:“奇哉!奇哉!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每个人本自具足,不分贫富贵贱,内心都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然而,由于种种妄想和执着,这些智慧和力量往往被蒙蔽,难以显现出来。

是啊,现实中,在面对“急难愁盼”时,因“人性五漏——贪嗔痴慢疑”和“人心颠倒——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以及“人的业力——不自明、不自知、不自觉、忍不住、下意识的习惯与行为”三者影响下,现实中“妄想执着”的人比比皆是。比如,有些人升了个官就妄乎所以,以为自己是“神”;有些人赚了点钱就妄自尊大,容易迷失自我;有的人倒了个霉就妄自菲薄,随意作贱自己。妄乎所以、妄自尊大、妄自菲薄,这“三妄”蒙蔽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力量。
继续深究,发现古人造字也很有深意:亡女为妄。“亡”是无知,无知的人最容易忘记自己是谁。“女”有两层含义,一为女子,多偏向感性,若是女子无知,最容易任性妄为;二为通假,“女”通“汝”,意思是“你”,《道德经》说:“天欲其亡,必令其狂”,一个人狂妄无知,上天就让你走向灭亡。可见,“妄”多么可怕,若不能修好内心的方寸之地,连人都做不稳,个人品牌也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如何才能远离“三妄”,让自己本自具足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呢?或许只有自身能量充足的人,才能让自己生命之光散发出来。那么,世界上什么东西能量最充足呢?或许唯有“德”了。古人非常笃定地告诫我们:“厚德载物、德全不危、大德必寿”!唯有坚守善良厚道的本心,躬身入局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坚持不懈地修炼自己的品德、功德、福德这“三德”,朝着“立德、立功、立言”这“三立”不朽的境界努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才能摆脱“人性五漏”“人心颠倒”“人的业力”的左右,先把人做稳,再把自己做好,最终才能树立起自己独特的个人品牌啊!

一、立德树人,坚定品牌信念
观察了一下,只有捍卫自己名誉的人,才会向内求修自己的德。
自然而然,十目一心,直入人心,有心是基础,外得于人,内得于己谓之“德”。很简单的道理,比如与人打交道,如果我的言行举止,让你有收获,你很开心,反过来我也开心,你有得,我也有得,这就叫德。相反,如果我的言行举止,冒犯了你,让你不舒服,你反过来让我也不舒服,你没有得,我也没有得,这叫无德。
唯有始终践行“立德树人”,拥有坚定的品牌信念,才能让“德”成为个人品牌的灵魂。
1. 一出声显态度
在个人品牌构建过程中,除了态度,我们一无所有。态度是什么?态度就是表达自己的选择:认不认可?接不接受?承不承认?改不改正?
通过一个人说话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他的修为。如果你用心去观察,不难发现,那些幸福的有智慧的人,他通常只会说三句话:第一句是让人高兴的话,第二句是对人有价值的话,第三句是让人感恩戴德的话,通过语言的魅力,感染并激励着周围的人。
保持主动积极的态度,展现出自己的判断和专业,每一次真诚的交流,都能为自己的个人品牌增添一抹亮色。
2. 一出手见人品
一个人的人品,不仅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
人的行为举止,是其内在品质和价值观的外在体现,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行为,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其人品。例如,在商业交易中,一个人是否守时、是否信守承诺,都是衡量其人品的重要标准。在公共场合,一个人是否尊重他人、是否乐于助人,同样能够体现其人品。
要珍惜每一次出手的机会。正如《中庸》所言:“君子慎其独也。”在独处的时候,即使别人看不见,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在陌生的地方,有的人以为没人认出自己来,就放松对自我的要求任性妄为。殊不知,互联网时代,自己的不良言行很容易被有心人拍下来并传播到网络上,自己的个人品牌形象瞬间就碎一地了。

3. 人无德则不立
一出声显态度、一出手见人品,就是一个人最直观的德!
人无德不立,这句千古名言告诉我们,无论个人才华多么出众,若缺乏德的支撑,终将难以立足社会,更无法建立起稳固的个人品牌。例如,一个人如果在工作中弄虚作假,或者在人际交往中欺骗他人,即使短期内获得了利益,但长远来看,这种行为会损害其个人品牌,使其失去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这不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吗?古人用这句话告诫我们:一个人的德行不匹配自己的位置,就一定会发生灾祸!德行浅薄却地位尊贵,是不行的!智慧不够却图谋大业,是不行的!能力弱小却背负重任,是不行的!为什么古人如此笃定?因为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古往今来,没有例外!
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谁,只要自己的德行配不上自己所在的位置,没有做好这个位置该做的事情,就必定会给自己招惹麻烦,甚至是灾祸,最终往往会在无常面前自食其果。
相反,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个人品牌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与尊重。例如,一个坚持诚实守信、公正无私的人,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和尊重,从而在社会中建立起良好的声誉。
二、回归本位,丰富品牌内涵
人生有不同的阶段,从小到大都会经历不同的人和事情,随着能力和能量的增长,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位置也在不断进阶。这个位置不仅代表了个人的身份和角色,更体现了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我是谁?赋予名字以寓意
一个人的名字,就是自己最好的品牌。
常人都知道,名字承载着长辈对自己的殷切期望。然而,鲜少人知道,名字冥冥之中亦承载着自己的“天命”所在!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了五十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天命”是什么,即自己来到人世间的使命是干什么!
林本周王赞叹比干所赐,礼仪之邦明大德众庆幸,君子之德风人间华夏兴!知道“林礼君”三个字竟蕴含着如此伟大的天命时,我已经是五十六岁了!与“五十而知天命”要求差距六年之多!是不是意味着自己浪费了六年的光景呢?!六年的时光多么宝贵啊!现实中,更多人蹉跎了岁月,都不知道自己的天命,只剩下老大徒伤悲了!
怎么办呢?难道真的要等到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常常问问“我是谁”,赋予名字以寓意,朝着目标向好向前,或许就能早点觉知、觉悟、觉醒,让自己的人生在正道上前行!

2.为了谁?找到自己的使命
一个人找到自己的使命,人生将会充满意义。
生而为人,犹如盲龟浮木,已是很难得。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似乎与生俱来带着一种神圣使命:一切为了人!有的人为己发展,有的人为家争气,有的人为企添力,有的人为国效力。而我自己,希望余生能够尽心、尽力、尽情,为祖国的新生代做点有益的事!
托尔斯泰曾说:“人生只有一种确凿无疑的幸福——就是为别人而生活。”这句话道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他们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活,更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活。当心中装下的人越来越多,人的气度就会变得越来越大,心胸也会变得更加宽广。这样的人生,是不是会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呢?
3.依靠谁?发出大愿感召人
一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家国天下的繁荣发展关联起来,注定意义非凡!
人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就是内心的小小愿力。当一个人从“希望自己好”,逐渐升华到“希望自己人好”,再到“希望更多人好”;从个人的“小我”,走向家庭、企业的“中我”,再到社会的“大我”,不图名、不图利,一心只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谋求福祉时,愿力便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由心而发的感召力量也越来越强。它将激发人的内生动力,有心有力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聚心、聚力、聚智去做成事、做好事、拿到好的结果,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为不负“林礼君”的伟大“天命”所托,不负党的引领和祖国的庇护,不负祖辈的护佑和父母的养育之恩,我拎清楚自己后便发出两大愿望:
第一大愿:愿因我的存在,为人世间创造更多美好!是希望自己:“自强不息”修品性,“厚德载物”修德行,“历事炼心”修智慧,“勤勉精进”修能力!让自己还有这样的品性、德行、智慧和能力,为人世间创造更多美好。否则,不就辜负了老天爷对我的眷顾和厚爱了不是?!
第二大愿:愿世间的一切美好都与你有关!是因为自己差点把小命给弄丢了,知道要过好自己的一生实在不容易,希望能用已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古圣先贤智慧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拎清楚该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以造福天下有缘人行稳致远!
然而,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希望借此发出个人的“两大愿望”,以感召更多的有识之士,携手为祖国的新生代做点事!为天下校长、为天下妈妈、为天下老板做点力所能及又实实在在的事,赋能他们“有心有力”带领祖国新生代向好向前!

三、言行一致,树立品牌形象
言行一致,即所说的每一句话和所做出的每一个行动,都应当相互匹配,做到言出必行,行必果决。一个人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是塑造个人品牌形象的关键。
1.怎么想?培养思维力
思维力,是指面对问题时,深入思考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个人洞察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基础,也是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它。”这意味着,个人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思维边界,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换个位、升个维、转个念,站在更高的维度,才能解决当下维度的问题。
查理·芒格说:“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你必须拥有许多个模型。”这表明,个人应当通过不断学习、积累和实践各种知识和经验,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和知识体系,从而提升思维力,帮助自己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判断。

2.怎么说?提升表达力
表达力,是指一个人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方式,准确、清晰地传达给他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他人是否能够理解自己,进而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丘吉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面对多少人讲话,他的成就就有多大。”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公众演讲能力对于个人成功的重要性。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取得一定的成就,就必须具备在公众场合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想法和计划。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想法都表达不清楚,又怎能期待他能够把事情做好呢?如果一个人在表达上存在障碍,那么他在团队合作和领导力方面也会受到限制。反之,一个人如果能够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他在解决问题和推动项目进展方面也会更加得心应手,能感召更多人一起做成事、做好事、拿到好的结果。
3.怎么做?展现行动力
行动力,是指将自己所想所说付诸实践的能力。正如一句古老的格言所说:“行动胜于言语。”只有通过实际行动,个人才能将自己的梦想转化为现实,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前行和成长。
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一个人做事情,是拖泥带水,还是干净利索?是犹豫不决,还是坚定信念?是徘徊不前,还是勇往直前?行动力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成果。当一个人拥有行动的勇气和决心,敢于迈出第一步,朝着目标不断向好向前,敏锐地把握住机遇,顺其自然、顺势而为、顺水推舟,在实践中不断精进自我,才能切实得到成长与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勇于担当,彰显品牌信誉
勇于担当,是一个人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的品质。在愿不愿、要不要、该不该的问题上,只有勇于担当的人,才会主动承担、无私付出、坚守承诺,进而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彰显自己的品牌信誉。
1.愿不愿?主动承担
“愿不愿”这是一个关于态度的问题。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才能大小或许可以影响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最终能否成功解决问题,关键在于他是否心甘情愿的态度。
在面对困难时,是发自内心地愿意,积极主动去想办法解决?还是“为难、担心、害怕”,消极被动等待,心不甘情不愿?全在自己一念之间。唯有端正态度,才可能找到克服困难的解决办法。反之,如果不愿意去尝试改变,不愿意付诸行动,那么问题就会变得难以解决。
一个人只有愿意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果一个人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不逃避现实,不推诿责任,而是以一种宠辱不惊的态度,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他就能够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不仅能够赢得他人的敬佩,还能在团队中树立起榜样,成为大家心目中的领导者。

2.要不要?无私付出
“要不要”这是一个关于立场的问题。在生活中总会面临各种选择,而这个看似简单的“要不要”,实则是对待事情的立场。它涉及一个人的眼界、格局和站位等多个层面。
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基本上是由他的站位所决定的。这就像站在高处的人自然能够看得更远,站在不同的位置,对事物的认知就会有所不同。即站位不同,所求不同,所见也不同。
如果只关注眼前的利益,眼界受限,就无法看到问题的全貌和本质,那么很可能会忽视长远的利益和更大的问题。这种短视的行为,往往会让人做出不明智的决策。
然而,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考虑到更多人的利益,选择无私地付出,以利他之心去行动,那么就能看到问题的全局和本质。正如稻盛和夫所说:“利他之心,是成就一切事业不可或缺的。”一个人以利他之心去工作和生活,才能赢得更多人的支持,进而创造更大的成就。
3.该不该?坚守诺言
“该不该”这是一个关于观念的问题。在面对一件事情时,如何判断它是否应该去做,这涉及自己对待人事财物的方式,不同的人可能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一个人怎么想,影响其怎么做,决定其怎么做。如果思考方向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那么最终的结果必定是不尽如人意的。
因此,必须拎清楚本质的东西,知道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有将这些善恶、好坏、对错的判断标准根植于心,才能在应对不同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去做那些该做的事情,从而使结果随心所愿。
拎清楚是前提,一个人只有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坚守诺言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信誉和形象。正如《道德经》所言:“轻诺必寡信。”一个人轻易许诺而不去兑现,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五、绵绵用力,成就品牌价值
个人品牌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个人持续不断地努力和付出,需要个人不断地学习和成长,需要个人不断地积累和沉淀,需要个人不断地创新和突破。绵绵用力,方能成就个人品牌的长远价值。

1.持续精进显实力
在个人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持续精进是基础。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需要不断地设定新的目标,追求新的境界,正如《礼记·大学》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精进,个人才能在专业领域内保持竞争力,才能在变化莫测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例如,一个作家如果想要在文学领域建立自己的品牌,就需要不断地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持续精进自己的写作水平,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才能在读者心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2.源源不断显底蕴
个人品牌的厚度,即一个人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影响力,往往取决于个人的底蕴。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能够在各种场合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无论是正式的商务会议,还是轻松的社交聚会,他们总能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卓越的谈吐,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个人品牌的底蕴,需要长时间积累,沉淀广泛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深厚的文化修养。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一个人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风格,从而在内心深处培养一种独特的气质和智慧。
例如,一位主播想要在自媒体领域铸就个人品牌,就必须拎清楚自己、拎清楚人、拎清楚事情。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懈探索,除了自媒体传播的奥秘,精进各类直播技艺,还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精进个人修养,提升思想境界。唯有如此,方能创作出触动人心的作品,在自媒体世界中树立独特品牌,跻身网络红人之列。而作为网红,更应谨言慎行,因为“一言不慎毁所有”的教训,在现实中屡见不鲜,警醒着每一位公众人物。
3.厚积薄发显魅力
个人品牌的建立,还需要厚积薄发的智慧。在IP时代,个人需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和经验,并经过自己的消化和吸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风格。这就像苏轼所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通过日常的“学思修悟化”,即学习、思考、修炼、领悟、转化,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日积月累,个人将会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强大的魅力。
例如,一个企业家如果想要在商业领域建立自己的品牌,就需要拎清楚自己、拎清楚人、拎清楚事情,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巧,积累自己的商业智慧,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才能在商业界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六、久久为功,升华品牌境界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在个人品牌的构建过程中,更是三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它们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一个人的品牌境界。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一个人只有久久为功,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1.立德,可以随时随地
一个人的德,是其个人品牌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在两千多年前,老祖宗就告诫我们“德”有多么重要。从“明德惟馨”开始,明白什么是德并努力践行发扬光大,就会像花一样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到“德全不危”,道德完备就不会有人心危虑、人身危险、人际危机;再到“厚德载物”,德行厚重就能承载健康、名誉、财富和地位等世间的一切美好;最终到“大德必寿”,品德高尚者修为深厚、乐于助人、内心宁静、心胸坦荡,故而一定长寿。从能发出芳香,到能避开危险,后到能承载健康、名誉、财富和地位,最终还能影响人的寿命,一个“德”字竟如此神奇!这就是老祖宗“德”的智慧啊!
如何立德呢?可从勤修自己的三德开始:
——修品德。品德,即人品和态度。一出声代表态度,一出手代表人品,反映为对己、对人、对事的态度。除了态度,我们一无所有,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从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
——修功德。功德,即修为和能力。做事体现修为,在工作上的基本功和专业度,能否做成事、做好事并拿到好结果,决定一个人有无功德。历事炼心是根本,是束手无策还是游刃有余,这就体现了自己的功夫和本事。功德厚的人,他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总是能够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
——修福德。福德,即贡献和认可。通过自己的善行和付出,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同。我们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有益于别人,并被别人所赞叹,还能长久地影响周围,就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好评。福德跟品德、功德不太一样,我们力所能及掌控的范围只有做好自己,尽己所能修好自己的品德、建立自己的功德,却无法自己给予自己福德。福德只能做到别人心里、获得别人由衷地认同和赞誉。可见,福德非常难得,可遇不可求,平时看不出它的作用,或许就会在无常和意外降临时让我们“逢凶化吉”,或许就会在劫难降临时让我们“遇难呈祥”,这是多么的珍贵!如果不好好惜福,无常、意外、劫难降临之时没有福报护身,结果就不堪设想!

2.立功,则要把握时机
立功,是个人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代表着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然而,立功并非易事,它需要个人把握机遇、顺势而为。诸葛亮曾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在现代社会,信息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只有那些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时代脉搏、及时作出反应的人,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立功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涌入视野,如何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这就要求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那些真正有帮助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个人发展的机遇。
立功需具备快速的决策能力。在机遇面前,时间就是一切。如果犹豫不决,那么机会就会稍纵即逝。因此,要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理智,在短时间内做出最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决策。
立功需具备坚定的执行力。有了好的想法和决策,如果没有坚定的执行力,那么一切都是空谈。在个人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将决策付诸实践,做成事、做好事、拿到好的结果,进而提升个人影响力。

3.立言,就要修诸功德
立言,即树立言论,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该怎么想?该怎么说?该怎么做?通过传递正能量,传播智慧,激活他人的内生动力,让更多人绽放生命的光彩。
一个人只有修诸功德,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观点,才能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和精神财富。
立言,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在当今社会,信息传播迅速,个人的言论和行为更容易被放大和传播。因此,更应该谨慎对待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确保它们能够传递出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作出贡献。让我们时刻保持良好的言行,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树立良好的榜样,用爱心和智慧影响周围人,为人世间创造更多美好!

不可否认,在任何领域建立个人品牌,都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而做好自己是一切的根本!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力量,往往并不彰显于外在的张扬与喧嚣,而是深藏于内心的深厚积淀与修炼。正如一颗种子,需历经土壤的滋养与时间的洗礼,方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个人品牌的塑造,同样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岁月的沉淀,方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与力量。
这条修炼之路,注定充满坎坷与不易,但请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所有的自我修炼,都是为了心无挂碍,坦坦荡荡;外无障碍,顺畅无阻;一生向好向前走畅途!
编辑: 叶燕妮
审核: 江明亮
发布: 邹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