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立行 修善济世

以仁立行
YI REN LI XING

未来“成长与发展”计划

“让优秀成为习惯,你行我也行”的目标、路径与方法

人生有不同的阶段,从小到大都会经历不同的人和事,随着自己的能力和能量的增长,自己在家庭在社会中的位置也在不断进阶。由此,我们也越发清醒地知道:

成长和发展是人永恒的主题!历事练心是人生的必由之路!

若站错了位,走错了道,或将被命运捉弄一番。为什么呢?

因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主业主责要去面对!成长就是要贴近现实、走进现实,立足当下去探索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和能力局限,阶段不同其方向内容也不同。量力而行,顺势而为就是基本的考量!如果脱离自己当下所处的人生位置,盲目与他人“内卷”攀比,去做不切实际的事情,既浪费了资源,又浪费了时间,或许还会有一大堆麻烦接踵而来,如此自己可能有所成长与发展吗?

所以说,不管在人生的什么阶段,都要始终坚持向内求,自己跟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回归到“为什么而做什么”的原点上,去拎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作为校长,就要明白自己当下的使命就是“立德树人”,才能引领老师学生向好向前!作为老师,就要明白自己当下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才能做好“四有老师”与“四个引路人”!作为学生,就要明白自己当下的使命就是“立志成才”,才能好好学习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世界那么大,美好那么多,要看自己为之做了些什么?终其一生,每个人追求的不过就是“让世界看见更美的自己”!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呢?唯有“让优秀成为习惯,你行我也行”,每个人都尽心尽力尽情投入到自己人生的历事练心中,随着自己的能力和能量的持续增长,造福一方人才可能真实不虚地实现,让自己的情怀与家国天下关联起来意义非凡!

以梦为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生而为人,生命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时间!连岳飞也曾因此感慨:“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为祖国新生代做点事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我们国家百年振兴中国梦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老师……今天的孩子,就是二、三十年后冲锋的博士、硕士、专家、技师、技工、现代农民,代表社会为人类去做出贡献。因此,发展科技的唯一出路在教育,也只有教育。”卓越的爱国企业家任正非出于对未来世界发展大势的判断,出于对祖国新生代的成长与发展的关切,深情呼唤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国防并不一定是武器最厉害的,一个国家首先要重视教育,重视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室的讲台上完成的。”

少年强则中国强,乡村基础教育强则少年强!伟大领袖毛泽东、邓小平等众多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于敏、孙家栋、钱三强等众多功勋卓越科学家,以及任正非、曹德旺、宗庆后等众多卓越企业家,无不是从乡村中小学开始获取无穷的力量,进而学以成才造福一方人。乡村中小学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和未来,扎根于乡村中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更是功不可没,这些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为祖国新生代做点事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做祖国新生代的引路人意义非凡!贴近现实,才能走进现实,名仁慈善在各级领导的信任与关怀下,得到各试点学校校长与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与倾心帮助,“感恩回馈母校,重走‘长征路’再出发”公益活动得以从于都落地、走向兴国、面向全国,“让世界看见更美的你”公益项目得以在革命老区乡村中小学校先行试点,“让优秀成为习惯,你行我也行”奖学奖教评优也得以聚心聚力聚智引领广大师生向好向前……如此稳扎稳打,为名仁慈善助力革命老区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真心实意赋能革命老区乡村中小学校长,共同探索出了一套贴近学校、贴近现实适合学校发展的“扶智助困”长效机制!

二、“成长与发展”是人永恒的主题

立足于老师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正确的事情。目前“让优秀成为习惯,你行我也行”奖学奖教评优已经先行在于都县沙心中小学、兴国县第三中学等多所试点学校先行开展,给一批“优秀管理干部”、“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颁发了相应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及奖金,像一束光照亮了广大师生的内心,在学校内外初步形成了一股榜样的力量。

然而,评选活动只是发现优秀、激励优秀、弘扬优秀的开始,接下来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引领全校师生沿着清晰的目标、路径与方法,把追求优秀始终贯穿于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的点滴之中,真正“让优秀成为习惯”,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充分发挥出榜样的力量,从根本上激发老师和学生们的内生动力,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到实处,最终实现“让世界看见更美的你”的目标。

为此,名仁慈善制定《未来成长与发展计划》,总结、提炼并分享在“让优秀成为习惯,你行我也行”自我精进道路上的一些经验启示,希望能抛砖引玉,启发各试点学校得到一些有益的思考,为老师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共同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个学生喜欢自己的学校,往往是从喜欢自己的校长和老师开始!对学生而言,校长和老师就是最好的榜样!因为每一位校长和老师也曾是学生,求学时也曾受到校长和老师的激励与鼓舞;因为每一位校长和老师通过多年的不懈奋斗,现如今才能成长为自己梦想中最可敬的人。“我”就是这样做的,这就是校长立德树人、老师教书育人的传承,这就是对全校师生立志成才最好的引领。

那么,如何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师生成为榜样,并充分发挥出榜样的激励作用与无穷力量呢?为此,或许可以将兴国县第三中学作为样板,供各试点学校参考学习。

(一)榜样的力量演变过程

——照见真实(一束光)

——优秀样子(目标)

——成为习惯(路径方法)

——你行我也行(信念)

让优秀成为习惯,你行我也行!

——我想(意志)

——我要(行动)

——我能(过程)

——最终(结果)

(二)个人未来成长与发展计划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促进广大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增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加强高素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兴国县第三中学充分结合学校特色与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专门制定了《“青蓝工程”实施方案》,采取师徒结对模式,围绕师父“三带”(带师魂、带师能、带师德)与徒弟“三学”(学思想、学本领、学做人),举行2024-2025学年度“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并为师父们颁发聘书,从日常教育教学和参与教育科研等方面明确了师徒双方的目标任务与职责,为师徒结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有力保障。

1、参考范例一:校长个人成长与发展计划

(1)照见真实

“真诚而勇敢”地面对自己,“勇敢而真实”地面对别人:

现状是省级高中数学科骨干教师,现任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曾经历任学校高中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县级高中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市级高中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市级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成长过程)。

(2)奋斗目标

以“让世界看见更美的自己”为奋斗目标:

一是走科研型教学路线,比如力争在未来三年内成为省级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成为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通过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的评选。

二是走行政型管理路线,比如力争在未来三年内成为赣州市名校长,在未来五年内把学校建成省内一流的特色高中。

(3)成长路径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中小学校长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造福一方人,核心在于“造人”,造人的关键在于“构建环境造就人,营造氛围滋养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要深挖“特色”,个性化培育校史校风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特色地域文化,构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奋勇争先”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开心快乐、自立自强”的成长氛围,以“让优秀成为习惯,你行我也行”引领行动,激发广大师生的内生动力,向好向前。

自己作为中小学校长应如何“立德树人”?这里的“人”是谁?即老师和学生。校长的着力点在哪?

构建环境造就人,营造氛围滋养人。

皆如所愿靠落实,引领追随靠激励。

a、立德:为什么而做什么?

——是这么想的

——是这么说的

——是这么做的

b、树人:为之做了些什么?

——做了1:如何构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奋勇争先”的校园文化环境

——做了2:如何营造“开心快乐、自立自强”的成长氛围

——做了3:如何贯彻落实与上述相匹配的激励政策和制度

——做了4:如何公平公正公开选拔并表彰优秀师生榜样

——做了5:如何引领全校师生“做人、做事”的目标、路径与方法,推动优秀校园文化和校风、教风、学风不断提高

……

(4)评价方法

紧紧围绕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和“四有”、“四引”的总要求,贯彻落实“五育并举”及“三全育人”的总方略,将“教学相长”做实做足做深做细,无限贴近工作现实,联系学校工作实际,清晰明了指引努力方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评价评选,形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师生”可操作执行的评选标准,参考如下:

——成效(四有要求、四引体现)

——成果(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

——成就(教育成绩)

——位置(县市评价)

——专才(培养人才)

2、参考范例二:老师个人成长与发展计划

(1)照见真实

“真诚而勇敢”地面对自己,“勇敢而真实”地面对别人:

现状是校级普通语文教师,现担任某年某班级任课老师/班主任。

曾经就读某某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在为县骨干教师。

(2)奋斗目标

以“让世界看见更美的自己”为奋斗目标:

一是走科研型教学路线,比如力争在未来三年内成为县级语文学科带头人或市级级语文骨干教师,主持并完成市级以上课题1项;未来六年成为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在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次以上,力争成为县级以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二是走行政型管理路线,比如还有志于从事行政工作的教职工,可以选择“教而优则管”,首先专心致志走科研型教学路线,把教师主业主责做好成为榜样,随着自己的能力与能量增长,再根据学校所需担任相应的行政管理职务。

(3)成长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广大教师应当重点走专业成长之路,培养打造更多的名师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自己作为中小学老师,身处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对上负责,向校长看齐,又要向下负责,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明白自己的使命就是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自己要在校长的引领下,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努力践行“四有”“四引”要求,通过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与氛围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不仅传播知识,更传授美德,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老师教书育人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普遍性和个性化原则。要求自己作为老师们既要关注教育的普遍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基本的教育;又要关注教育的个性化,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和高效,培养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a、教书:为什么而做什么?

——是这么想的

——是这么说的

——是这么做的

b、育人:为之做了些什么?

——做了1: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样子是基础,拒绝学生讨厌的样子是底线

——做了2:如何具备“四有”品质

——做了3:如何发挥“四引”作用

……

(4)评价方法

全面深入贯彻“立德树人”要求,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做好学生“四个引路人”: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将“教学相长”做实做足做深做细,无限贴近工作现实,联系学校工作实际,清晰明了指引努力方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评价评选,形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师生”可操作执行的评选标准,参考如下:

——成效(班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

——成果(日常课堂,期末考试,学生评价,学校评价)

——成就(教育成绩,中考、高考、大型赛事)

——引领(学科组、年级组、学校)

——成才(成为名师、出高徒、专家、人才)

3、参考范例三: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计划

(1)照见真实

“真诚而勇敢”地面对自己,“勇敢而真实”地面对别人:

现状是学校某年某班级学生,担任某班干部(班长等)。

上一学年的学习成绩与成果(成长过程)。

(2)奋斗目标

以“让世界看见更美的你”为奋斗目标:

一是成为“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比如力争在未来两年内被评为校级以上优秀学生/学生干部。

二是考取理想中的学校,比如力争在未来两年内成绩提升至XXX分,达到XXX大学录取分数线(初中生则以达到重点高中录取线或总分优秀以上);未来两年内在某某某学科竞赛中取得XX名次。

(3)成长路径

自己作为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这个无比重要的人生阶段,作为学生就要明白自己当下的使命就是要立志成才!这离不开校长和老师的引领和教导,自己应该以校长和老师为榜样,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方向,好好把握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和机会,自觉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从而实现自己的成才目标。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自己作为学生立志成才的核心宗旨,凝聚了对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的期望和鼓励。要求自己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自我进步和发展。只有当学生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a、立志:为什么而做什么?

——是这么想的

——是这么说的

——是这么做的

b、成才:为之做了些什么?

——做了1:如何成为“扎实学识、优良品行”是基础,拒绝人人讨厌的样子是底线

——做了2:如何按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

——做了3:如何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努力奋斗

……

(4)评价方法

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做实做足做深做细,无限贴近学习、生活现实,联系学校工作实际,清晰明了指引努力方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评价评选,形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师生”可操作执行的评选标准,参考如下:

——德(日常行为、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纪律)

——智(期末考试、中考/高考、大型赛事)

——体(体育测试项目、运动会名次、日常体育锻炼)

——美(绘画、音乐、舞蹈、戏剧表演,心理健康)

——劳(家务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实践、志愿活动)

俗话说:“牛不喝水强按头”行吗?肯定是不行的!动物尚且如此,人自然也不例外。以人为本,或许就是告诉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唯有尊重人的本性本能,才能有所作为,否则都是徒劳。因而,上述提出的理念以及与之匹配的目标、路径与方法,基本就是遵循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逐级演变的过程,从榜样的力量之影响,到以生命唤醒生命的“我想、我要、我能”的转化。立足“成长与发展”量力而行,顺势而为,从根本上激活人的内生动力,从校长到老师再到学生上行下效、聚心聚力聚智,引领全校师生一起向好向前,朝着“让世界看见更美的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必定皆大欢喜!

让优秀成为习惯,你行我也行!

愿因我们的存在,为人世间创造更多美好!

愿世间的一切美好都与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