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断恶修善到重塑人生

——《拎清楚自己》读后感
作者:张雪婷   发表日期:2024-06-12

《拎清楚自己——做好自己是一切的根本》这本书不仅探讨了个人关于修德的重要性,还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改善行为和思想。细细品读,让我意识到,修德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追求,更是一种能够引领自己走向更加和谐、幸福人生的路径。

1、自我选择的力量

书中写到“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心随所愿,所愿,所不愿,皆源于自己。如果做每一个选择的时候,都能够时刻警惕自己的起心动念,能够拎清楚自己“愿不愿,要不要,该不该”,通过断恶修善,持之以恒地努力,那么人生路就能顺顺当当,远离灾祸,感召福报,过上幸福美好的人生。

它深刻地阐述了人生福祸的根源在于自己的选择与心态。提醒自己,每个人的命运并非由外在环境决定,而是由自己内心的思想和行为所塑造。

它让我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影响生活的关键。通过生起“羞耻之心、惭愧之心、忏悔之心”,便能够识别并克制自己的恶念,从而避免灾祸。同时,通过生起“敬畏之心、慈悲之心、感恩之心”,便能够修善向好,积攒福报。这不仅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灵净化的过程。

它激励我时刻保持警惕,对自己的每一个念头负责,不断追求内心的善良厚道。通过断恶修善,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2、内心世界的塑造

人生福祸的根源在于自己的选择,每个人的命运是由自己内心的思想和行为所塑造,因此要坚守善良和厚道。书中提醒我们要像“农夫”一样,在自己的心田精心耕耘,播种善的种子,因为只有种下善的种子才能结出善果,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如果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善良的,所想的都是对自己好、对自己人好、对别人好的念头,那么就都好,将会感召来无尽的善意与福报,正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反之,如果自己的起心动念是邪恶的,所想的都是对自己不好、对自己人不好、对别人不好,尤其是自私自利,甚至是损人利己,那么就可能会招致祸端,慢慢地开始堕入深渊。

它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塑造生活的关键因素。善良的念头能够带来积极的结果,而邪恶的念头则可能导致灾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无论是对自己、对他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连锁反应。

它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培养一颗善良正直的心。应该时刻警醒自己的动机,确保自己的行动和决策都是出于善意。同时,也要避免自私自利的行为,追求共赢与和谐,这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幸福,也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福祉。

3、重建内心秩序的实践

在理解了自我选择和内心世界的重要性之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理论,此书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套通俗易懂、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每个人在世上所遭遇的问题,根源都在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去看待人事财物,“我以为”是这样,可事实上并不是,上演自己写的剧本入戏太深。因此,自己要扭转命运的齿轮,唯有从根本上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按照“换个位,升个维,转个念”去不断精进,去重构和完善自己的内心秩序,才可能实现“自己一变,我的世界全变”。

“换个位”要摒弃自我中心的偏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不仅能够增进自己对他人的理解和同情,还能拓宽自己的视野,让自己能够更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倾听他人的声音,勇于实践,走出舒适区,这些都是帮助自己成长的重要步骤。

“升个维”则提醒自己要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这些都是帮助自己跳出思维定式,接受新事物和观点的重要途径。

“转个念”则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审视并转变自己的每一个念头,用善良和厚道去化解恶念。只有做到了“换个位,升个维”这两步,自己才可能有刀刃向内的勇气,敢于直面和正视自己,打破固有的观念。

总体而言,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自我提升框架,从理论到实践,都给出了深刻的见解和实用的指导。通过阅读书中的内容,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逐步塑造一个更加完善、更加美好的自我,开启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

作者: 张雪婷
审核: 叶燕妮
发布: 邹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