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我被骗至一个“传销”窝点,遭受十多天的囚禁和毒打,差点把命丢了。辛苦工作攒下来的几十万“老婆本”一下子全没了,信用卡被刷爆、每天被网贷催收、征信上黑名单……一大堆麻烦接踵而来,我从天之骄子掉进地狱。多少次辗转反侧,我在噩梦中醒来泪流不止,一遍遍地问自己:
到底为什么我会变成这样?
到底为什么我会上当受骗?
到底为什么我会遭此厄运?
历经多年的痛定思痛,特别是听闻佛法之后,我才开始幡然醒悟:原来一切都是因缘果报,一切幸与不幸的遭遇都是自我感召,我是一切的根源!过去的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一直没去想自己要活成什么样子,也毫不在意自己的德行,自我没有要求,自然也不会对生活有所警觉,因此惹上灾祸却浑然不知。所幸我此刻终于明白,这段惨痛经历蕴含的深刻道理,就是古人常说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我们生而为人,如果品德、功德、福德不匹配自己的角色位置,就一定会遭遇灾祸,无论富贵贫穷,社会地位高低,“为人不可不义,为子不可不孝,为富不可不仁,为官不可不廉”,从古至今并无例外。我们都想收获幸福、善始善终,成就一切美好的愿望,就必须修炼自己的“三德”。

一、品德是成就一切美好的基础,体现为“态度”。
一出手代表人品,人品怎么样决定人生怎么样。人品并非与生俱来,其本质就是我们每一次待人接物所选择的一贯态度,面对承担和付出时拷问自己“愿不愿、要不要、该不该”,面对利益时选择了无私心还是假公济私,最终基于长期习惯所养成的品格和德性。选择积极乐观的态度,将带来温暖人心的正能量,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面对挑战“不为难、不担心、不害怕”,给人踏实靠谱的良好品德形象。与之相反,一旦选择消极悲观的态度,就会浑身散发出让人讨厌的负能量,变成自己心中的“拦路虎”,算计个人利益与得失,害怕承担和付出,也就把一切美好拒之门外。
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取决于自己所选择的态度,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却可以选择面对生活的态度。只有“我想”、“我要”,才可能在持续向好的实践中转化为“我能”。秉承“我想、我要”的态度,积极主动去拥抱世界,即使现实荆棘满布,我们暂时身陷泥泞之中,也会发现还有很多美好值得去追求;被动等靠要,哪怕出身在富贵人家,已经拥有很多却仍不满足,眼睛里只看到自己没有的与别人拥有的,然后心怀怨恨与愤懑,陷入恶性循环,可能只需一夕之间就能败光万贯家财。

二、功德是成就一切美好的过程,体现为“气度”。
作为人何为正确?生而为人应该活成什么样子?我们一旦真正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悟到生命的宝贵,能够没有分别心地平等对待一切人,发自内心地热爱工作生活。这个追求美好的自我修炼过程,保持做人应有的样子和状态,所展现出来“我想、我要、我能”的精气神,就是在修功德。也就是俗话说一个人很有功德,就会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气质,让人觉得“气度”不凡。
功德必须要自己脚踏实地的一点一滴去修行才能获得,而且积攒很难,失去却很容易。比如佛法说“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人一旦失去理智和平常心开始发怒,之前积累的功德就都没了,就像是被一把火烧个干净一样。功德修行的关键,就在于修自己的“身口意”,即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身在什么样的位置,就应该做与之匹配的事情,符合其职责要求。在其位谋其政,例如老师就要有为人师表的样子,按照教师职业素养去想、去说、去做,传道授业解惑,既教书又育人。为富一方就要肩负起应有的使命与社会责任,真正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帮助了多少人,如果只想着赚钱,却没有为社会做出任何贡献,钱财最终也会离我们而去。稻盛和夫说“钱不是赚来的,而是帮助别人后给我们的回报,帮助的人越多,回报就越多”。

三、福德是成就一切美好的结果,体现为“厚度”。
厚积薄发,厚德才能载物。“德”与“得”相通,有德才有得、有舍才有得。福德就是我们不断历事练心,修行品德、功德的最终所得。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每个人来到世上本自具足,本来就可以拥有一切美好结果,也就是佛法说人天福报,但“能不能”得到,以“想不想、要不要”为前提,关键看我们修行和积累的“德”够不够厚,能不能承载得起来。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如果修行不够、积攒不够,结果只能不堪重负。就好比一张桌子,木板的厚度决定了能承受物体的重量,木板越厚能承载的物体自然就越重。
富贵、名利、寿命、健康、漂亮、小人远离等,都是自己的人天福报。我们人体本是一个能量体,有多大的能量,才能消耗多少福报。面对人的“贪嗔痴慢疑”,如果不修行补漏,就会漏尽人的福禄寿等人天福报,无法善始善终。我们修的业越善越多,德就越多越厚,在世间所遭受的惑和苦就会越少,能够获得的人天福报自然就会越多。积善祸会转化为福,积恶福会转化为祸,这也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

四、“三德”修炼,帮助别人就是成就更好的自己。
“三德”不修,德不配位,就会遭遇不幸和苦难;勤修“三德”,躬身入局、脚踏实地,将走向“信愿行证得”良性循环的美好人生。品德是基础,功德是过程,福德是结果,即“态度、气度、厚度”,态度修炼好了,气度自然也就上来了,人的状态保持自动自发、向好向前,让世界看见更好的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尽心尽力尽情去过好每一天,如此持续精进,假以时日积累到一定厚度,就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厚积薄发,让爱与被爱的人,因我而精彩,因我而自豪。
时光荏苒,人到中年,我已为人父母,所幸从过去的泥泞中走出,匍匐前进在人生道路上,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与帮助,让我还能够参与名仁慈善事业中。这是上天对我的厚爱,也将作为我身体力行、修炼“三德”的道场。立足本职担当,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有做好自己、强大自己,才能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行善积德,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一切为了人,一切都是人,帮助别人就是成就更好的自己,美好从自己开始。

在生活上我要做家庭的顶梁柱,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自觉承担起为人子女与父母的使命担当,学习更多善知识引领家人向好,以换位思考体谅伴侣相敬如宾,以身作则孝敬父母做好孩子的榜样,以言传身教养育孩子营造良好的家风;努力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家人撑起一片天,不再让父母承担生活重担,让子女读好书健康成才,过上更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
在事业上我要做工作的明白人,成为独当一面的操盘手,以“主动、主人”的姿态,明白工作岗位的角色定位,担当主业主责,形成六项精进行动清单;于细微之处打磨真功夫,不断提升自己的战略谋划业务能力,以客户为中心,潜心思考应该采用什么技术、输出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运用什么模式,让客户点赞,让团队点赞,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为名仁慈善公益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善业上我要做公益的践行者,成为名仁慈善的操盘手,做慈善与其说是在帮助别人,不如说是在帮助自己修行补漏,通过帮助别人来克服人性的“贪嗔痴慢疑”,自己心里装了多少人,才能成就多少人,这些承担和付出最终以德的形式回报于我,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我将努力提升慈善业务能力,构建好名仁慈善公益平台,持续完善运作模式、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与内部管理体系,并自觉投身到公益慈善事业中,一方面专注做好教育、引导、关爱、帮扶青少年的“心伞接力”援梦助学公益项目,一方面专注做好关爱农村贫困患者的“向好向前”疾病救治公益项目,打造好名仁慈善公益品牌形象。
路漫漫其修远兮,“三德”修炼任重而道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每天都必须如此。回归工作和生活中,能抓住的只有当下,从此刻开始觉悟“我想、我要、我能”,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自然清楚自己要去“干什么?怎么干?干好没?”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别回头,一直努力向好向前,去看具体的风景,去爱具体的人,去做具体的事。
作者: 江明亮
审核: 叶燕妮
发布: 吴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