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爱如山,是什么意思?
19分钟有幸成为名仁慈善首任理事长,肩负起“为祖国新生代做点事”的重要使命。自己不仅是两位孩子的父亲,而是期望尽己所能,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好祖国新生代的引路人。以“让世界看见更美的你”公益项目为落脚点,将“真善美”的种子像阳光一样,播撒到革命老区乡村中小学,尽心尽力尽情做好一二三四件实事。
然而,要做好“父亲”这个角色光靠嘴巴说说行吗?不管是基于血缘还是非血缘关系,都需要把事做到孩子心里去,以期得到他们心甘情愿的认可,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父亲”啊!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便对父爱有着美好的期许,常以“父爱如山”来形容其深沉与厚重。

那么,为什么父爱是“山”而不是“水”呢?或许是因为父母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尽相同,所以表达爱的方式也应当有所区别!人的一生中可以攀登的山峰或许有很多座,而孕育生命的母亲河却只有一条。所以说,母亲的“位”无人可替,用柔情似水比喻母爱,一旦泛滥就会演变成“溺爱”;而父亲的“位”却只能靠自己修,用恩重如山比喻父爱,一旦高高在上就会压得人喘不过气。
尽管表达爱的方式各有不同,或许天下父母之爱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人们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终其一生都是为了“让世界看见更美的自己”!只有把这些根本问题拎清楚了,才有可能不辜负上苍让我担当“父亲”这一伟大角色的天意啊!为此,从自己作为“父亲”这一角色为切入点,浅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体悟和见解,以期帮助自己及有缘人拎清楚一些道理,最终实现“让世界看见更美的你”!
一、天下父母之爱的本质是为传承
生而为人,我们来到世间游历,既体验过“真善美”的温暖光辉,也目睹过“假恶丑”的阴暗不堪。成年后方知人性的光辉与丑陋同在,当自己也选择成为父母,最终是为了什么呢?
孩子的到来就是答案,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赋予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使命——传承。这份传承,无论是物质财富的积累与传递,还是精神财富的延续与升华,究其根本不过是“让世界看见更美的你”!这个“你”即每一个“我”,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世界增添一抹亮色,以期因为自己的存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让世界看见更美的你”,对自己是一种信念,对别人是一声鼓舞,人人都需要,关键在行动!这股源自内心深处的力量,并非凭空而来,它有着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路径与有效的方法。
目标是“美”。人在天地之间向往一切美好,山水繁茂、美丽田园,最终体现出来的都是人类所不懈追求的至善至美。这份美好,并非停留在外在风景的欣赏上,而是需要自己用心去发现、去创造、去传承。从过去的“向外求”去看更美的世界,到如今的“向内求”让世界看见更美的自己,逐渐意识到一切“真善美”的源泉,其实都潜藏于自己的“方寸心田”之中。心生力量,可正可负;心生万法,可多可少;心生世界,可大可小。只有当自己觉醒过来,心心念念向往世间的一切美好,不断调适自己的心境直到与美好同频,才能够与美好产生共鸣,由心而生更多美好,创造出更多美好,进而将更多美好传递给周围的人,乃至整个世界。
路径是“更”。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怀着对美好的向往,驱动着自己向好向前,“更”则意味着持续精进,不断超越,变得越来越好。因为“成长与发展”是人永恒的主题,谁都不希望自己原地踏步,甚至停留在过去,都需要自己勇敢地面对现实,并努力突破自我认知的局限与能力水平的局限。这样保持自我成长的动力与活力,或许就能让自己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做成事、做好事并拿到好结果,为孩子们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引领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方法是“看见”。要让世界看见更美的自己,前提就是能够由内而外真实地展现自己——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这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呈现方式,更是一种内在的态度与修为。关键在于自己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其实就是在向世界展示什么样的自己。因此,无论处于什么阶段、担当什么角色、面对什么人,都应该始终保持“真诚而勇敢地面对自己,勇敢而真实地面对别人”的态度,以同一副面孔真实示人,努力展现出更好的自己。如此一以贯之,有心有力做自己,力争印象不打折,才能够活得自由自在,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让世界看见更美的自己。

就像照镜子一样,如此沿着清晰的目标、路径和方法,去传承自己为人父母纯粹的爱。这份爱的传承,不是为了血脉与基因的遗传,而是为了精神与文化的延续。在“为什么而做什么”的根本点上,不断审视自我、提升自我,始终贯穿于日常生活点滴之中,才能做好自己,以更加成熟、更加美好的姿态,去引导、去影响下一代;把如何正确做人之道薪火相传,在人世间生生不息,照亮祖国新生代的前行道路,或许这个世界就能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
二、父亲是孩子看见的第一座山峰
孩子呱呱坠地,开眼所见的便是父母。在孩子人生“一无所知”的关键阶段,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引领着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对孩子影响之深远超乎想象。而在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中,父亲如同孩子人生旅途中看见的第一座山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自己怎么样,孩子也将有样学样,或许就成为了孩子生命中那一抹底色。
可以说,父亲的高度或许就决定了孩子的起点。父亲的高度有多高,这个高度并非指身材的伟岸,而是指认知的高度,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既指引孩子前行的方向,也给予孩子人生起航时的坚实依靠,鼓起面对风雨的勇气。然而,自己初为人父也很渺小,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非常有限,无法完全满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需求。因此,自己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让自己的能量和能力变得更加强大,或许就能成为孩子心中那座不可动摇的山峰,或许就能让孩子们站在自己肩膀上,眺望到更加辽阔的世界,感受到更加美好的人生。

作为父亲,只是引领孩子人生起航的引路人,自己的高度毕竟有限,也只是偌大世界中一座“小丘陵”,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做事。通过读史明智,从古圣先贤的智慧中汲取营养;通过科学明理,从伟大科学家们的理论中领悟真谛。以此希望孩子们能够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成为那个拥有广阔视野和深邃思想的栋梁之材。
回看来时的路,自己也深受父亲的影响,秉持“让世界看见更美的自己”这一种信念,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爷爷走得早,是奶奶拉扯着父亲三兄妹长大。父亲小时候家里条件比较艰苦,早早就学会了自力更生,一边上学一边帮补家计。父亲二十多岁,有一次上山砍柴,不小心把腿砍伤划了一条大口子,鲜血喷涌着往外流。父亲用衣服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赶紧跑回家里找来缝衣服的针线,自己把伤口缝上,缝了十几针,最后竟然跑回去硬生生把100多斤重的柴挑了回去。每次谈及父亲的这段传奇故事,总觉得不可思议,在父亲不到1米5的矮小身体里,竟潜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后来,我也曾有过一小段时间跟随父亲一起来到深圳这片新天地,看着父亲如何以勤劳的双手不怕苦不怕累,以坚韧不拔、敢闯敢拼的勇气风里来雨里去,以说干就干的行动力不断尝试各种生意,虽然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也能在改革开放的热土中抓住机会、白手起家,成为从家乡走出去较早的一批“万元户”,让家人提前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更是给了我大胆追求梦想的底气,在此特别感恩感谢我的父亲。
我自己就是这样,在父亲这一种信念和鼓舞的耳濡目染下,也把自己父亲的信念,变成了自己从小仰望的形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信仰。虽然到了要上学的年纪,我离开父母来到外婆家生活,但父亲已在我懵懵懂懂的心田里,种下了自力更生的种子。因此,自己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比较勤奋自律,特别珍惜上学读书的机会,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成为了村里为数不多的考上重点大学的“别人家孩子”,进而有了更高的追求,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梦想。

现如今当我也为人父亲,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道路上,明白父亲的责任不能只是简单地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支持,给得太多反而助长了“贪”和“懒”,相当于废掉了孩子的武功,让他们失去了自己创造美好人生的奋斗动力。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力,作为父亲的使命,就是给予孩子们精神上的引领,激活向好向前、自我创造美好的内生动力,鼓励孩子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发掘自己的潜能,让孩子们自己拥有不断勇攀高峰的能力。此外,还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与他们分享快乐、分担痛苦,或许这样才可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好他们的引路人。如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言传身教,勉励孩子们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突破自身认知局限与能力局限,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建功立业。
三、厚德才能成山,德高方可为峰
所谓“父爱如山”,山的巍峨庄重、屹立不倒,并非“高高在上”的压迫,而是顶天能立地的责任与担当。这鞭策着自己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父亲,为孩子树立一个值得仰望的榜样。通过持续深入的“三拎清”研究,让我懂得关键在一个“德”字——厚德才能成山,德高方可为峰!万般不带去,唯有其德乃留人世间,以厚德为基,以德高为峰,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有德之人,才能为孩子树立一座巍峨的山峰,引领孩子勇敢地攀登一座座人生的高峰。
“德”是什么?“德”是一种对己对人对事的态度和修为,最终体现在“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之中,是自己所思所想、一言一行的总和。特别是在面对“急难愁盼漏”,自己能不能在大家着急的关键时候挺身而出,自己能不能在艰难困苦中挺起胸膛迎难而上,自己能不能在大家愁眉不展时成为定海神针,自己能不能在大家共同期盼的呼声中把事情做好,自己能不能在人性“五漏”、忽上忽下之时向内求修好自己……这才能体现出自己是否有“德”。否则,光耍嘴皮子,把“德”挂在嘴边天天念叨孩子,反而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与敬仰。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有德之人,就必须注重立德、修德,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之中去行善积德,才可能在“急难愁盼漏”之时大显身手。千万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一旦到关键时候自己就腿软倒下了。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德”就是在每一次挑战面前始终坚守的态度,只有选择勇往直前,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什么是“真善美”,去甄别什么是“假恶丑”。如此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如此让孩子们明白,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在于他是否能够坚守“真善美”,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有情有义、有担当的人。

作为父亲,自己还要了无私心地去爱人,主动爱,开心活。爱,或许就是德的最高境界。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有爱心的父亲,不在于能否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而在于能否用自己的爱去感染孩子,让孩子们也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如何去关心社会、如何去报效祖国。当自己真心实意地去践行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大爱无疆,或许就能够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温暖他人、照亮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做好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本!树人就是立德,爱人就是修德;厚德才能成山,德高方可为峰。只有自己首先成为一个有德之人,才能为孩子树立一座巍峨的山峰;只有自己首先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才能成为孩子心中那座仰望的峰顶,激励孩子们不懈努力向好向前!
在未来的日子里,自己将以成为孩子心中的那座巍峨的山峰为奋斗目标,陪伴他们一起成长、一起探索。自己将不断努力修炼品性、德行、智慧和能力,用实际行动去诠释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如山”。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孩子的心灵,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孩子的思维,用自己的力量去支撑孩子的成长。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以厚德为基、以德高为峰,努力成为一个更有担当的人,一个更好的父亲。
在“构建环境造就人,营造氛围滋养人”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下,将“让世界看见更美的你”这一种信念,这一声鼓舞,播撒到革命老区乡村中小学,为更多祖国新生代做好一二三四件实事。如此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或许就能让祖国新生代因为被美好的微光照亮过,自己也学会如何去爱、如何去感恩、如何去珍惜,更加勇敢地攀登自己人生的高峰,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成为那个值得骄傲的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让世界看见更美的你!
作者: 江明亮
审核: 叶燕妮
发布: 邹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