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优秀者同行,尽情绽放自己

作者:江明亮   发表日期:2024-12-13
一、能量守恒定律:德不配位与厚德载物

一切的事物与现象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能量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而我作为人,本质上不也是由物质和能量构成的吗?是不是也同样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呢?自己想要获得什么,必然也要付出与之对等的能量去转化,这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

活在现实中,过去自己也常常困惑:“为什么别人那么有钱,而我却没有呢?”钱或许是世俗中最有能量的物质,不仅我自己想要,人人也都想要。然而我身上有什么东西,能够与钱的能量对等呢?如果没有,能够靠偷、靠抢得到吗?所以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钱从何而来呢?

如今通过能量守恒定律似乎终于弄明白了,原来古圣先贤所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获取钱财的渠道,也就是钱的来源、途径。合理合法的主要有两种:一是家里给予,二是自己获得。无论哪种来源方式,都要求自身拥有足够强大的内在能量相匹配,这或许就是古圣先贤称之为“德”——厚德才能载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一正一反。祖上越有德,家里能够给予的就越多;自己越有德,自己能够获得的就越多,留给后代子孙的就越多,后代子孙能回馈给社会的自然也越多,如此形成良性循环,谓之“传承”。这也就很好理解:出生在普通人家,就只能靠自己努力积累了;即便出身在富贵人家,如果自己不努力是不是很快就会“坐吃山空”啊?!那么,什么才是自己获得钱财的正道呢?不妨推演一下,钱的背后是事,事的背后是人,即把人做好事自然成,把事做好钱自然来。你看古人造字就深谙此道,有“才”方能有“财”,也就是说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什么地方,能收获的财富就在什么地方。倘若没有用在为人做事的正道上,而是挖空心思、投机取巧去钻营,结果就会“钻进钱眼里”,从而利令智昏,自讨苦吃,自取灭亡;唯有把人装在心里,脚踏实地、躬身入局地把利国利民的事做好,造福的人越多,功德自然就越大,随之而来自己能够承载的财富也就越多。所以常言道“钱财都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外在的贫穷只是暂时的匮乏,心中的贫穷——自己懒惰不想付出,却又妄想坐享其成,才是真正的贫穷;心中的富有——自己心中有人、有事、有经纬,并具备与之匹配的品性、德行、智慧和能力,迟早都会由内而外变得富有。

因此,归根结底打铁还需自身硬,关键在于修好自己的德——所思所想、一言一行,即“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自然而然被人所认同和赞叹,才能有德。我立志要为革命老区的乡村中小学校长赋能,只有不图名不图利,了无私心地“把事理顺,把事做好”,才可能赢得校长们的信任,拥有历事炼心积攒功德的机会,无比现实。再回到日常与老婆孩子相处的点滴,自己的德行怎么样,可能往往一句让人不高兴的话,就会引发情绪的风暴,导致鸡飞狗跳,自然一地鸡毛等着。我为人父亲和丈夫,倘若不去修好自己的德行,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像一束光照亮家人前行的方向,一起同心同德绽放自己,即便在外面辛辛苦苦赚再多的钱,最终也会在家庭无休止的争吵中内耗掉。古人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要是拿来盯着别人看都似是而非,只有向内观照自己才真实不虚。

二、熵增熵减定律:习惯沉积与修炼演变

在自然过程中,一个独立的系统如果放任不管就会越来越混乱无序(熵增)而消亡,必须做功干预才能减少混乱(熵减)而有序运行,一旦停止做功又会回到混乱无序的状态。

所有生命包括每一个人,不就是这样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吗?根据熵增定律的原理,这就很好解释了一个医学常识——退行性变,即俗称的“衰老”。有谁又能够侥幸例外呢?过去的我就是这样任由习惯沉积,“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肚子“搞大了”,不仅整个人都没有活力,也因此产生了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好逸恶劳是人性使然,放任不管就会加剧“熵增”走向衰老;唯有自律,保持锻炼与良好生活习惯,才能“熵减”延缓身体机能退化与病变。

所幸自己还能得遇贵人“点醒”,及时去修炼演变,坚持每日练功,终于把肥肚子减掉,才重回健康年轻的状态。通过坚持练功,自己也有了很深刻的体悟:但凡一天不练功了,就会明显感到浑身不舒服。特别是最近照顾老婆二胎“坐月子”,常常日夜颠倒睡眠不足,身体严重透支疲惫不堪,然而只要练功大汗淋漓之后,仿佛又重获新生一般有气有力。现在想想,熵增定律作用在自己身上最大的益处,就是从原理上明白了为什么要“长命功夫长命练”——人终其一生或许就是与“懒”和“贪”的斗争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不可能“躺平”,躺着躺着不但腰酸背痛,还了无生趣;人只要活着就不能停息,如同呼吸一样,一旦停止了呼吸,生命也就嘎然而止了。唯有持之以恒去做事,做难而有意义的事,对自己好也对别人好才是有用功,生命因此越充实才越精彩,生活才会越过越有意思。

人活着是如此,经营家庭和事业也概莫能外。生活和工作本就充斥着眼花缭乱的“人事财物”,每一天都要面对由此衍生的“功名利禄”,从而引发出自己的各种问题和烦恼,这是谁都无法逃避的现实。“人事财物”与“功名利禄”一一对应,“人”没做好不可能有“功”,“事”没做好不可能有“名”,“财”没拎清楚不可能有“利”,“物”没处理好也不可能有“禄”。这就像一个玄妙的“八卦阵”,任何一样东西把持不住,没有拎清楚,或许都会忽上忽下、患得患失。把人做好做稳是关键,而最大的障碍或许就在于因无知无畏而贪图老天的功劳——生命本就是上天的恩赐,唯有好好活着去绽放自己才是做人的本分。那些所谓的“功名利禄”不过是握不住的手中沙,只有德可以留存人世间。千万不要被“浮云遮望眼”,才能够保持内心的纯粹,少一些私心杂念,生活即可怡然自得、知足常乐。

道理似乎都说得通,为什么就是做不到呢?我们与伟大人物之间最大的“认知”区别,或许就在于有没有拎清楚自己与“人事财物”和“功名利禄”的关系,因此是表现为“厌烦”还是“耐烦”。拎不清楚就会厌烦,被“熵增”所主宰,即被自己内心秩序的混乱牵着鼻子走,反应为无能狂怒、焦虑、躁动和不安,进而让自己迷失在外部世界的混乱无序中不知所措、不能自拔,直至把生命能量内耗掉;拎清楚了就会耐烦,以“熵减”抵抗“熵增”的主宰,懂得凡事先把自己安静下来,恢复内心的秩序,保持情绪的平和稳定,进而让自己在杂乱无章、剪不断理还乱中分清轻重缓急,不至于被外界的各种纷扰而慌乱,才能真正做自己的主人,始终散发出生命应有的光和热。如此说来非常神奇,只要自己能够耐着性子,不急不躁,很多问题和烦恼或许都能够迎刃而解。我越发觉得,这就是修炼演变的核心要义,修炼的就是自己这一颗躁动不安的心和急不可耐的性子,通过持续做有用功保持“熵减”状态,从而演变成宁静、淡定、从容的样子。

三、力学第三定律:爱出爱返与恨出恨返

这么多物理定律,个人认为牛顿力学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最容易理解的。这或许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只要出手打人一巴掌,自己的手肯定也会痛。然而回到现实之中,自己绝大多数时候并不会到出手伤人的地步,只是一个人发发脾气,隐忍憋在心里咒骂几句,甚至都没有出言不逊,这样好像既没有伤人也没有伤己,这个定律不就“作废”了吗?

直到二宝小天使的到来,我再次重温“哄娃”的历练,才更加深刻地认知到:心生力量可正可负,原来自己只要在心里生起一个念头,其实就已经在产生能量,也是在消耗能量。曾以为刚出生的婴儿就像一张“白纸”一样,除了吃喝拉撒睡什么都不懂,然而经过多次真实体会却发现——每当我满心欢喜、非常平静地抱着小女儿的时候,即便她再怎么哭闹,好像也能很快就安静下来睡着;相反每当我内心焦躁不安、着急不耐烦的时候,无论我怎么哄她好像都不管用,越不耐烦她就越是哭闹不止。我把这个“神奇”的发现告诉老婆,一开始她并不相信,只是觉得“凑巧”而已。然而当“凑巧”一再发生,或许这背后就不是“凑巧”那么简单了。于是我跟老婆打赌,让她也这样尝试一下,要是我输了就满足她一个愿望。她一连尝试了好几次后,终于找到了其中的窍门,开心地跟我分享:“孩子哭闹是正常的本能反应,不用太在意她的哭声,也不必跟她着急,饿了就喂奶,拉了就换尿片……说来真的神奇,明白后好像只要一念之间,就能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只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她也会很快安静下来。”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能量体,刚出生的婴儿虽小,反而对能量的感知能力愈加敏感。当我发出“爱”的正能量时,她感受到后也会返回给我“爱”的正能量,这或许就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印证;与之相反,当我发出“恨”的负能量时,诸如生气、着急、焦躁与不安等负面情绪,她感受到后也会以哭闹来表达她的不满,就演绎成了“恨出者恨返,祸往者祸来”。这些道理并非连刚出生的婴儿都懂,恰好就是因为她什么都不懂,还没学会自我拒绝与屏蔽,所以她的本能反应才显得更加直接、真实和纯粹,给什么就会返回什么。这也就更好地说明,不管年龄大小、性别差异,能量都像一个看不见的“回旋镖”一样在发生作用。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其实,爱恨与福祸等所有能量的产生都会有一个“发源地”,显而易见谁发出的能量,必然由谁产生。那么,我就是自身一切能量的源头,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就是自己。爱是自己给的,恨也是自己生的;能量就像自己手里的球,不管有没有扔出去,首先拿着的肯定就是自己,已经受到影响。所以说,不要觉得“只是想想”似乎无伤大雅,然而只要生起一个念头,自己就已经在这股能量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中,不好的念头和坏情绪会伤害自身健康的原因或许就在于此。唯有时刻保持心中的真善美,主动去爱,善待自己也善待别人,发出正能量会让自己和周围都受益,与之相反发出负能量则害己害人。

四、人文科学融合:传递正能量即真善美

不管信与不信,宇宙万物自有其运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人类身在其中,有谁又能够例外呢?古今中外,无论是人文思想,还是科学研究,孜孜以求终其一生,都是在天地众生之中认知自我。不管是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的古圣先贤智慧,还是以“数理化”为代表的现代学科知识,其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这些知识并非在平常生活中没用,只是没有为我所用,自己不知道要用来做些什么。过去我一直认为传统文化充满“唯心”色彩,似懂非懂,将信将疑。原来根源在于自己“知道”还是“不知”——知道则唯物,因为“知道”其内在运行的规律,所以“想得到、说得出、做得到”,就能知行合一,创造美好;不知则唯心,因为“不知”其内在运行的规律,所以“想不到、说不出、做不到”,导致有心无力,事与愿违。正如列宁所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认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和意识而起着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所以不管什么时候,人人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人人也可以把自己的认知“变现”,要看自己的认知是否符合“道”,并为之做些什么。而在人人都取巧的当下,或许返璞归真才是大道!物理学称之为“万有引力”,即吸引力法则,已经通过科学实验揭示了宇宙万物间能量传递的奥秘,向往什么就会吸引什么——向往美好就会吸引美好、追求美好、创造美好,向往邪恶就会吸引邪恶、追逐邪恶、沦为邪恶。这不正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福祸无门,惟人自召”的道理吗?生而为人要永远保持正能量,其核心就是传递“真善美”,拒绝“假恶丑”,邪恶抵不过善良,聪明抵不过厚道,能力抵不过业力,业力抵不过愿力,此即道法自然、优胜劣汰。因此,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沿着“真善美”三层境界不断去学习探寻知识,只有用在自己身上才起作用,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自己突破认知局限,进而突破能力局限,才可能不断成长和发展。

当自己开始懂得直面现实、走近现实,就像每天都要重复吃饭睡觉一样,通过历事炼心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去面对、去改变、去提升自己。如此千锤百炼,拎清楚自己,才仿佛终于觉醒过来,知道“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便不再那么容易被“人事财物”与“功名利禄”牵着鼻子走,还能有心有力地修炼精进自己“为天下胖子做点事”,尽心尽力尽情地“为祖国新生代”做好一二三四件实事,这种绽放生命的幸福感真好呀!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活在现实世界中,人人向死而生,受重力、引力、业力等各种力量的牵引,所以“向下的大门永远敞开着”,一不留神就可能会滑向深渊。要想过好一生真的很难,到底怎么办才好呢?知难不难,不知才难。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说最好的方式或许就是与优秀者同行,提升自我认知,拎清楚人生的底层逻辑,指导自己躬耕好“方寸心田”,顺应自然规律做人做事,自强不息修品性保持身心健康,厚德载物修德行扎实基本功,历事炼心修智慧知行合一,勤勉精进修能力创造美好。如此引领自己扛起名仁慈善的大旗勇往直前,扎实有序推进“让世界看见更美的你”公益项目在革命老区乡村中小学落地,重走“长征路”再出发,传递正能量,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到祖国大地,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实现真正的长寿和精神不朽。

作者: 江明亮
审核: 叶燕妮
发布: 邹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