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定律与人生海海
29分钟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人生如海,海洋有其潮起与潮落,潮起时波澜壮阔,潮落时宁静致远。人生也有高潮与低谷,高潮时激动人心,低谷时灰心丧气。

在这片变幻莫测的蔚蓝中,人生充满了未知和无限可能。科学家们不懈地探索其奥秘,通过无数次严谨的实验和理论推导,从自然界的纷繁复杂中提炼出宝贵的知识,揭示了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
从牛顿揭示的万有引力定律,到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从量子力学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到热力学对宏观世界的洞察,物理定律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塑造着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轨迹。
正如海洋的潮汐受到月亮和太阳的引力影响,我们的人生也受到各种外在和内在力量的牵引。这些力量,有时让我们乘风破浪,有时又让我们措手不及。但无论处于何种状态,若能从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中汲取智慧,学会顺应自然规律,是不是就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之舟呢?
一、物理与人
1.外在,生活处处是物理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奋斗史。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从蒸汽时代到信息时代,物理定律一直隐藏在背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物理定律的指导下,人类发明了工具,提高了效率,得以脱离繁重的体力劳动,从而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未知,提升自我。
我们的吃穿用度、衣食住行,处处都离不开物理。煮饭烧菜利用的是热学原理,建造房屋利用的是力学原理,发电照明利用的是电磁学原理……
可以说,物理学原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物理定律是自然规律的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打开世界奥秘的钥匙。

2.内在,生命处处是物理
物理定律不仅存在于外在世界,也存在于内在生命。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物理现象,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生命是由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微观粒子在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中,形成了各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生物大分子进一步组合成细胞、组织、器官等生命结构体,从而实现了生命的各种功能。
生命过程本质上就是物理过程,是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我们吃饭喝水,就是在补充能量;我们运动呼吸,就是在消耗能量。我们的心跳、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都是物理量,都可以用物理学的方法进行测量和分析。

此外,我们的思维、情感、意识等精神活动,也与物理过程密切相关。神经元的放电、递质的传递、突触的形成等,都是物理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学的理论进行解释和预测。
3.人文与科技的本质相通
物理定律与人文思想,看似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实则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人文思想关注的是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万事万物的关系,追求的是“真善美”的价值;而物理定律关注的是物与物(人体及其构成亦视为物)、物与能的关系,追求的是“客观真理”的揭示。
然而,人文思想与物理定律在本质上,都是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都是对未知的探索和追求。人文思想需要物理定律的支持和验证,物理定律也需要人文思想的引领和启迪。
比如,物理学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揭示了宇宙的广阔和微观的奇妙,也引发了人们对时空观念、因缘果报、自由意志等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而人文思想中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也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动力,让物理学家在追求真理的同时,也不忘关注人类社会的福祉和进步。
二、能量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阐述了一个关于能量转换和传递的普遍原理。
能量守恒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1.生命本是能量体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理解到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能量体,它是由多种不同形式的能量构成的复杂系统。
身体能量:我们的身体实际上蕴含着机械能、热能、电能、磁能、化学能和生物能等多种形式的能量。这些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传递,从而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运转和活动。例如,当我们进食时,食物中的化学能被释放出来,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等形式的能量,以供我们的身体使用;当我们进行运动时,身体内部的机械能被释放出来,转化为动能、势能等形式的能量,推动我们前进,完成各种动作。
精神能量:精神能量是指个体在精神层面上所展现出来的能量,它包括了思维、情感、意志等非物质形式的能量。这种能量虽然不像身体能量那样可以直接测量,但它在我们的决策、创造力和情感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当我们面对挑战时,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坚定的信念能够激发我们的内在动力,使我们充满勇气和决心去克服困难,这种精神能量的转化和释放,正是我们战胜挫折、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
心灵能量:心灵能量通常指的是与人的内心世界相关的能量,它涉及个人的信念、价值观、道德观等内在力量。这种能量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它能够激发人们超越自我,实现个人成长和精神上的升华。例如,当人们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和道德追求时,心灵能量的转化和释放,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犹豫,在实现理想和抱负的道路上,有心有力,向好向前。
2.能量内耗太可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的能量在不断地减少和消耗,甚至出现能量内耗的现象。能量内耗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得能量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转化,而是被浪费或损失掉的现象。能量内耗会导致系统的效率降低、性能下降、稳定性变差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系统的崩溃。
人的一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正如王阳明所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现实生活中,“为难、担心、害怕”是人最常见的心贼,容易让人陷入消极被动的思想牢笼之中,常常被想象出来但还没发生的“困难”压倒,从而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精神能量、心灵能量。
比如,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就会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导致自己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或者过于追求完美,就会因为害怕犯错而犹豫不决,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自己效率低下、进展缓慢。在家庭中,如果我们过于纠结鸡毛蒜皮的琐事,就会因为担心家庭矛盾而心神不宁,影响家庭和谐与幸福。这些都是能量内耗的表现,它们会让我们失去前进的信心和动力,陷入迷茫和困境。
一个人之所以迷茫、浮躁、焦虑、恐惧、不安,最大的原因就是过度精神和心力“内耗”,想得多,做得少。所以,想要改变,就要从停止精神和心灵“内耗”开始!比如:停止胡思乱想、停止拖延、停止自我否定、停止优柔寡断、停止活在别人眼里、设定个小目标、多读书提升自己的认知等,摆脱精神束缚,走出低迷的人生,构建新的人生系统。不管有钱没钱,年龄多大,只要身体健康,其实,我们都可以优雅地活着!
3.能量转化可选择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知道能量是守恒的,它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实现能量的“正向转化”与“高效利用”。

选择“勇敢、主动、积极”,或许就收获无限可能,人生发光发热。在人生旅程中,那些愿意主动去挑战和突破的人,那些愿意去尝试探索和实践的人,往往都有一种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即:“我想”成为什么人、去做什么事;“我要”采取什么行动、具体怎么做;“我能”做成什么、获得什么。这股正向的力量,推动人化被动为主动,把每次挑战都当成自己的机会,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突破自身的认知局限和能力局限,最终做成事、做好事、拿到好的结果,自己的人生也因此闪闪发亮。
而选择“为难、担心、害怕”,基本就一事无成,一地鸡毛,人生黯淡无光。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情况,让人感到为难、担心和害怕。一个人心里为难,就不愿承担;一个人心里担心,就不愿付出;一个人心里害怕,就选择逃避,这些情绪往往会让人变得十分被动。一旦“为难,担心,害怕”这三种被动的心态占领上风,便会削弱一个人的志气,束缚一个人的思想,阻碍一个人的行动,使自身能量被内耗掉,内心逐渐荒芜,生活亦失去色彩,让人生变得黯淡无光。
三、熵增熵减
熵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表示系统的无序程度或混乱程度。熵增原理表明,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系统的熵将不断增大,即系统将越来越无序和混乱;而熵减则是指通过外力作用或内部调整,使系统的熵减小,即系统变得更有序和稳定。
1.无序内耗是熵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因无序而内耗的现象,它们会导致我们的内心、家庭、企业乃至国家变得混乱和低效。
君不见,自我内耗,无心无力大有人在。多少人沉溺于“为难、担心、害怕”的情绪之中,不愿面对现实,不敢承担风险,想得多,做得少。他们口中常挂着“不愿、不要、不该”,在消极中自我设限,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变成了不知为何而活的“空心人”。更有甚者,他们选择了“等、靠、要”的态度,期待着不劳而获,吃现成的果实,却不知这实则在消耗自己的宝贵生命。
君不见,家庭内耗,互相伤害每天上演。在家庭这个本应充满爱与温暖的港湾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令人痛心的内耗、互相伤害的悲剧。家庭成员之间本应相互支持、共同承担生活的重担。然而,有些人却不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有些人不愿意付出应有的努力,有些人不仅不懂得感恩,反而会互相指责,彼此伤害,最终导致家里鸡飞狗跳,徒留一地鸡毛。
君不见,企业内耗,资源浪费比比皆是。在企业的发展道路上,本应是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却因互相拆台、彼此猜忌和权力斗争而变得效率低下。资源被浪费在无谓的内耗之中,创新和发展的动力被消耗殆尽。
君不见,国家内耗,低质低效无处不在。在国家的发展大计中,本应是万众一心、共谋发展的局面,却因一些人不作为、胡作为、乱作为,导致低质量、低效率到处可见,国家的资源被消耗在无休止的内耗之中。
不得不佩服国家领导人站得高看得远啊!在这个当下提出“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来对治各行各业存在的内耗问题!一切为了人,一切都是人!人的问题,即自我内耗、互相伤害、资源浪费、低质低效,消耗的是祖国最宝贵的财富啊!
2.有序心流是熵减

与熵增相反的是熵减,它表示系统变得更有序而稳定,让人容易达到心流的状态。
在情绪管理中,有序表现为一种深度的平静与专注。当我们学会控制情绪,不让负面情绪如焦虑、愤怒、沮丧等占据心灵的主导地位时,我们的内心便趋向于一种有序的状态。通过沉浸在热爱的事物中或是静坐,我们可以达到一种情绪上的“心流”,此时,心灵如同被清泉洗涤过一般,变得清澈而宁静。这种状态下的我们,更能理性地分析问题,有效地应对挑战,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从而减少了因情绪波动带来的内耗,实现了情绪层面的熵减。
在学习工作中,有序则是高效与创造力的源泉。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一项任务中,忘却时间的流逝,心中只有目标与方法,此时的学习或工作状态便达到了最佳。在这种心流状态下,我们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灵感如泉涌般涌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这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使得工作成果更加出色,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快速积累,是学习与工作中熵减的典范。
在人际交往中,有序体现在建立高质量的人际关系上。我们不再盲目追求社交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交往的深度与质量。选择与自己价值观相近、能够相互理解与支持的朋友,进行真诚而深入的交流,这样的关系不仅让人感到愉悦,还能在彼此需要时提供坚实的支持。减少无效社交,避免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消耗过多的精力,让社交成为滋养心灵而非消耗能量的过程,这是人际交往中的熵减之道。
3.请给人生做减法

为了实现熵减,我们需要学会给人生做减法,即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消耗,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降低自己的物质欲望,是人生减法的第一步。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被各种物质诱惑所困,追求吃好、穿好、用好、玩好,追求更多、更好、更新的东西,却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求。学会区分“需要”与“想要”,只保留那些真正能够提升生活质量、带来幸福感的东西,舍弃那些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或跟风的东西,可以让我们不为外物所累,生活更加简单,心灵更加轻松。
专注自己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人生减法的关键。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被各种短期目标和诱惑所吸引,结果往往一事无成。明确自己的长期目标,将精力集中在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行动上,不被旁枝末节所干扰,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观察发现,成功往往属于那些能够持之以恒、专注于一件事并做到极致的人。通过给人生做减法,我们不仅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负担,还能节省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享受更加纯粹和高质量的人生。
简化自己的人际关系,在人生路上同样重要。我们会遇到许多人,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我们的朋友或知己。学会识别并珍惜那些真正对我们有积极影响的人,同时勇敢地告别那些消耗我们能量、带来负面情绪的人。减少无意义的社交活动,将时间和精力投入与真正重要的人建立和维护关系上,这样的人生才会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四、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它表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都是相互的,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一原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乃至人际关系。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在日常生活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无处不在。比如,当我们用脚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了一个向前的力,使足球向前滚动,而足球同时也对脚施加了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脚疼”的原因。
在学习工作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样显著。比如,我们下了多少功夫去研究一个课题、准备一个项目,最终在学习成绩、工作业绩上就能见到相应的成效。这种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正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体现。如果我们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智慧越多,那么获得的成果和收益相应也就越大。
在人际交往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很常见。比如,当我们对别人好时,别人也会对我们好;当我们对别人恶时,别人也会对我们恶。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直接表现。正如一句古话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对别人的态度和行为,往往会引发别人对我们相似的态度和行为。
2.爱出者爱返,恨出者恨返
“爱出者爱返,恨出者恨返”,它深刻地揭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道理。如果我们付出了爱(善意),就会得到别人的爱(善意);如果我们付出了恨(恶意),就会得到别人的恨(恶意)。爱是什么?爱就是愿意为别人主动承担和付出,它是幸福的源泉。如果一个人既不愿意承担,也不愿意付出,只想获取,只想得到,这样的人心中并没有人,更没有爱,只有自私自利而已!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父母对孩子充满关爱和支持,孩子往往会成长得更加健康、自信和快乐。他们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从而更加珍惜和回报这份爱。反之,如果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经常批评或忽视,孩子可能会变得自卑、叛逆或冷漠。他们会感受到家庭的冷漠和疏离,从而更加抵触和反抗这种态度。
在职场中,如果我们对同事充满尊重和信任,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这样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反之,如果我们对同事缺乏尊重、经常挑剔或指责,他们可能会变得消极、抵触,这样糟糕的工作氛围,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破坏团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爱的奉献》这首歌曲中深情地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话传递了一个温暖的信息,那就是不要吝惜自己的爱。因为当自己慷慨地给予爱时,自己所收获的爱也会随之增加。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内心有一股强大的能量在流动,它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连接每一个有爱的心灵,传递彼此之间美好的情感,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3.福往者福来,祸往者祸来

与“爱出者爱返,恨出者恨返”异曲同工的是“福往者福来,祸往者祸来”。这句话同样揭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深刻内涵,但更侧重于人生福祸的相互转化。
有时候,人可能因为一次小小的善举,而收获意想不到的福报。比如,有的人帮助了一个陌生人,结果在某个关键时刻,得到了他人的帮助;有的人为社区做了一些贡献,结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这些都是福报的表现,它们源于之前的善举和付出。
有时候,人因为一时没忍住的欲望或冲动,犯下错误而招来灾祸。比如,有的人因为贪婪而走上了违法的道路,结果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有的人因为嫉妒而破坏了别人的名誉和利益,结果遭到了别人的报复和谴责。这些灾祸都是自己招来的,其实也怨不得任何人。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福与祸的到来,并非偶然,亦非凭空产生,而是源于我们自身。我们所想的每一个念头,我们所在意的每一件事情,我们亲近的每一个人,都在无形中感召着未来的福祸,即:想要什么?在意什么?亲近什么?就感召什么!
当一个人一念向善心怀慈悲,在意天下苍生的福祉,亲近善良厚道之人,将汇聚成无尽的善缘。相反,如果一个人一念向恶心怀恶意,在意自己的名利得失,亲近邪恶德薄之人,则大概率会引来恶果。是福是祸,全在于自己的态度啊!
五、我怎么做
在物理定律的深刻启示下,我们应如何行动?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躬耕好方寸心田
人生要有耕种思维,像农民种地一样,在哪里耕耘,就会在哪里收获,在哪里努力,就在哪里成长。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人最重要的“那块地”在哪里呢?就是自己的心,心心念念就是“那块地”,又称“方寸心田”。

生命本是能量体,人的心灵也是有能量的,心生力量可正可负,心生万法可多可少,心生世界可大可小。而人生海海,忽上忽下,漂泊不定,那自己如何驾驭好自己的“心”呢?唯有像农民耕地一样,必须躬耕好自己的“方寸心田”,继而才能躬耕好人生的“一亩三分地”(学业、家业、事业、善业)。如此,世界的美好才能与我们紧密相连。
躬耕好自己的“方寸心田”,意味着在这片心灵的田野上,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日复一日地辛勤耕作。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种子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使得心田丰盈、生机勃勃,呈现出“山水繁茂、美丽田园”的和谐景象。这样的心田,如同肥沃的土地,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依然保持坚韧和乐观。
相反,若任由“假恶丑”(如负面情绪、不良念头、消极思想等)在心田上蔓延,不加以耕耘,那么这片心田将日渐荒芜,宛如一片荒漠,失去生机与活力,呈现出“河流干涸、田园荒芜”的贫瘠景象。这样的心田,如同贫瘠的土地,无法滋养我们的心灵,反而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2.构建内心的秩序
一个内心混乱、缺乏秩序的人,会因熵增而内耗严重,耗尽自己的能量,难以绽放生命的光彩。
而一个内心井然有序的人,则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应对复杂世界的各种挑战,绽放出生命应有的样子。

因此,构建内心的秩序,是我们安身立命过好自己一生的关键。
第一,认真与自己对话。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与自己进行深入的对话,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渴望,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通过与自己对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地精进自己。
第二,构建自己的体系。这包括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认知体系等。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认知水平。通过构建自己的体系,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地理解人事财务,更加智慧地应对各种问题,从容优雅地活着。
第三,找准自己的节奏。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是不同的,我们需要找准自己的节奏,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进。不要盲目地追求别人的成功和速度,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和目标。通过找准自己的节奏,我们可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好向前。
3.永远传递正能量

宇宙,这浩瀚无垠的存在,以其内在的秩序与规律,编织着万物生长的宏大叙事。在这无尽的循环与流转中,有一种力量,它顺应宇宙的节奏,滋养着生命体的茁壮成长,我们称之为“正能量”。这股正能量,如同春日暖阳,赋予万物生机与希望。而与之相对的,是那些逆宇宙之道而行的能量,它们带来的是衰败与消亡,我们称之为“负能量”,如同冬日寒风,侵蚀着生命的活力与色彩。
从能量守恒与熵增定律中,我们不难理解,为何保持正能量是生命存续的关键。熵增,意味着系统从有序走向无序,从清晰步入混沌。一旦生命体被负能量所裹挟,便如同陷入了一片混沌的海洋,最终难免走向消亡的深渊。因此,生命作为能量的载体,更应珍视自身,选择发光发热,将正能量播撒人间,让这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绚烂多彩。
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中,我们亦能汲取智慧。正如“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给予与收获总是相辅相成,传递正能量,便是播种希望,收获幸福的种子。每一份对他人的善意与关怀,都将化作内心的满足与外界的尊重,形成一股正向循环的力量,推动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前行。这种回馈,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丰盈,更是精神世界的富足,让我们的生命之树更加根深叶茂,繁花似锦。

人生海海,起伏不定。在这趟旅途中,我们无法预知风雨,但可以选择以何种姿态去面对。当一个人以科学家的智慧为灯塔照亮前路,以农民的态度用心躬耕自己的“方寸心田”,构建起坚实的内心秩序,向世界永远传递正能量。如此,定能在人生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毅前行,到达幸福的彼岸!
编辑: 叶燕妮
审核: 江明亮
发布: 邹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