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无常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庚子年前后名仁慈善基金会发起人林礼君先生两进两出ICU。历经生死磨难,不仅让其真切感悟到人生的美好与难得,以及生命宝贵,更让其在拎清楚自己的路上,有了新的更高的审视。经过追根溯源后,为真切感恩党和国家对自己的培育,感恩回馈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建设所付出的巨大贡献,以其爷爷“林名仁”的名字(见江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其中记载,林名仁,红军模范营战士,于1934年在宁都牺牲,时年仅25岁),发起成立名仁慈善基金会,以此来感恩回馈母校,助力革命老区乡村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为祖国的新生代做好有益支持与支撑!
以此来始终牢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此来始终牢记“没有无数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以此来始终缅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气概”!或许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是其始终怀着感恩感谢的美好发心与愿望——“以名立心赓续使命,以仁立行修善济世”,愿世间的一切美好都与你有关!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修好自己。但是日益多变和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让我们有时变得迷惘和迷失。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的古圣先贤智慧,林礼君先生历经两年多潜心探索研究,以自己历经磨难的亲身体悟为基础,笔耕不辍、几易其稿,饱含深情与热泪写就《拎清楚自己——做好自己是一切的根本》一书。该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面对多变纷繁的人生,人们应该如何认识自己、修好自己,进而成就自己、报效国家,为广大民众如何走好人生路,提供一个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自此书初稿面世以来,名仁慈善基金会党小组联合作者一起组建了初稿(广州)品读审核小组(以下简称品审小组),广泛征求兄弟单位内部员工以及社会各界读者意见,并从不远千里的革命老区红军集结出发地于都县邀请了四位根正苗红的革命先烈后代共同参与。

一切因缘际会,品审小组相聚一堂,齐心协力、一心只为“愿世间的一切美好都与你有关”的家国情怀!2024年5月23日下午名仁慈善基金会党小组举行了《拎清楚自己——做好自己是一切的根本》一书初稿(广州)品读评审小组交流分享会,此书作者/版权人林礼君先生向名仁慈善基金会无偿捐赠涉及此书版权版税及后续有形与无形的全部收益,将用于“感恩回归母校,重走长征路”公益项目,助力革命老区乡村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尽心尽力尽情为祖国新生代做好一二三四件实事。
在此家国情怀的感召下,受邀品读评审此书的四位革命先烈后代携其家人加入名仁慈善基金会行善积德行列,也进行了爱心捐赠,一起把这份善良与爱的美好祝愿传递给更多的祖国新生代。

图二:作者与名仁慈善基金会党小组拍照纪念
【写作此书的缘起与发心】
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这一宏伟目标的基础保证。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力量底座,那么,什么是实现个人幸福的力量底座呢?倘若能将这两股力量巧妙地融汇在一起,使其蠕蠕而动,源源不断,无疑将汇聚成一股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人既有个体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支撑。社会属性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根本属性。每个人做好自己,既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的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做好自己,拥有家国情怀,修好大我。回望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正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以及先贤志士舍小家顾大家,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做好自己,首要是修好自己,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但是,面对日益多变和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多少人拎不清楚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与“人、事、财、物”四要素的关系,有时变得迷惘和困扰,甚至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无数的案例证明,修好自己是我们在迷惘和迷失中找回自己,坚定信念的法宝。这其中拎清楚自己是修好自己的前提和保证。若没做好自己,经营不好小家庭,经营不好企业,还能“谈”爱党爱国吗?!“人、家、企业”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无数个“人、家、企业”就构成了大社会,即构成了我们伟大的国家!若每一个基本单位都做好了,我们国家必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将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回归现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懵懵懂懂地来到人世间做人,也是凭着本能就做了人家的父亲母亲,世上也没有像“考驾照”一样的培训,考试合格了才上岗。要把人做好,还要把父亲母亲做好,真不容易!而我还自加了个项目要把老板做好,更不容易!我们一生都会历经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世界那么大,美好那么多,能否心随所愿皆如愿,就看自己为之做了些什么?人若只凭着一腔热血,懵懵懂懂,甚至糊里糊涂;光靠一臂勇毅,英雄虎胆,甚至杀伐果断前行,行吗?或者蹭一把,傍上别人,行吗?答案肯定是不行的!
反观自己,我历尽半生摸爬滚打却差点把小命弄丢了,不就是最好的写照吗?!自己活了大半辈子,好多的事情都没有拎清楚,一路向外求,盲目狂奔,结果差点儿捞了个“寂寞”。这一切都应了两句古话:“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直到无常与灾祸降临,才用真实不虚的苦难告诉我:自己想要什么?在意什么?亲近什么?就会感召什么;若自己“德行、智慧、能力”不够,不要说做老板,就连做人都会有一堆麻烦等着!殊不知,古圣先贤早就告诉我们了,向内求才能让自己幸福无比,心无挂碍,外无障碍!
一切为了人,一切都是人!现在才知道,原来自己身处这个世界遇到的所有问题,我是一切的根源,核心就是要“拎清楚自己,拎清楚人,拎清楚事情”,才能拎清楚这背后的逻辑,进而才能过好自己的一生。而拎清楚自己是做好自己的关键,否则怎么做,怎么努力都可能白费!知难不难,不知才难,人都一样!自己如遇在迷茫和困惑的时候,要是手上有本工具书,顺手翻翻就能从中找到可供参考的答案,那该多好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的古圣先贤智慧,为我们拎清楚自己提供了大道指引。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为此专门组建课题组进行为期两年的“三拎清”研究,着意于找到“拎清楚自己,拎清楚人,拎清楚事情”可实操的工具方法。这个过程中,结合自己两次生死磨难的经历,从“审视自己”,到“环顾四周”,到“检视自己”,以古圣先贤智慧为标准,探寻自己应该怎么去想,怎么去说,怎么去做。两年研究下来,自己也因此受益良多,从“懵擦擦”到眼光犀利,从玻璃心到金刚心,从无所能到我还可以,从自己修炼到植众于人,从自身变化到众人演变,从曾经的如此悲催到当下的如此幸福。当我真正拎清楚这些之后,惊喜地发现自己内心的丰盈让“我”幸福无比,这一切的转变都受益于拎清楚自己的思想与智慧!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差点失去生命了方知:人生的美好如此难得,生命的意义如此宝贵。于是我萌生了写《拎清楚自己》一书的念头,希望将这份智慧与感悟分享给更多的有缘人,这就是我重返人世间的唯一心愿。愿因我的存在,为人世间创造更多美好!愿世间的一切美好都与你有关!仅此而已。
愿世间的一切美好都与你有关!这不是一句空话套话,而是一套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工具和方法。扭转命运的齿轮也不是一个比喻,而是一场真实不虚的修炼。
人人都想要幸福,我党的初心使命之一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然而多少人寻寻觅觅、兜兜转转一辈子,始终难觅幸福的踪影!幸福到底和什么有关?
——幸福与钱有关系,似乎也没有关系!因为当今时代,每个人都无需为“两餐”发愁了;有的人还有房有车有存款,人家也一样不幸福!有的人什么也没有,人家每天都过得开心快乐!
——幸福与别人有关系,似乎也没有关系!因为没办法送“幸福”给人,如果可以,父母最愿意送的一定是自己的孩子;也不能用钱去买“幸福”给自己,如果可以,“幸福”早已被有钱人买走了!
那么“幸福”在哪里?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在于自己“愿不愿,要不要,该不该”,尽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人生就是向死而生的过程,好好活着,尽心尽力尽情地去享受“历事炼心”的过程,你就幸福无比;如果你“为难、担心、害怕”你就难受痛苦无比,任何人都不例外!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内心丰盈者独行也从容,内心空虚者聚众也孤单!
当我们深刻领悟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便会明了《拎清楚自己》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的古圣先贤智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展现。从宏观层面来看,我们国家的价值目标涵盖了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则聚焦于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对于每一个公民而言,爱国、敬业、诚信与友善则构成了我们的价值准则。
然而,这些宏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需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圣先贤将修身置于首位,既是对个人提出了精进要求,也说明“做好自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基础。我们每个人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才能经营蓬勃发展的企业,进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才是我们当代人真正的爱党爱国!
想象一下,倘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努力提升自己,不断修正自身的不足,成为一个有德之人,那么我们强则国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不再遥不可及。因此,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为构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此书的魅力与价值所在】
作为《拎清楚自己》一书的首批学习者、参与者与见证者,此书最大的魅力与价值在于:用历尽苦难的人生体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以融汇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的古圣先贤智慧,以精僻独到又无比通透地将人要过好这一生必须拎清楚的关键点,一一道来。细细品读不仅让自己受益,将善知识了然于心,也将让更多人受益无穷。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人人都追求幸福与美好,这是推动人类社会一起为愿携手向好向前发展的源动力所在。然而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丑恶、纷争乃至战争呢?因为“站位不同、所求不同、所见也不同”,每个人对“什么是真正的好”都懵懵懂懂,自己认为的“好”与别人认为的“好”存在分歧,难以同频共振。
此书就帮助我们拎清楚了“什么是真正的好?”,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鼓励大家从自己的念头开始,为善去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世界那么大,美好那么多,在眼花缭乱之中,拎清楚“好”的本质,一定是人本自具足的,不会被外在所卖买与剥夺的,比如开心快乐、人身安全、身体健康是基础,成长与发展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拎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好,才能对自己好,对自己人好,对别人好,进而对社会好,对党与国家好。始终牢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人若连“好坏”这个基本点都搞不清楚,更不可能把“善恶”搞清楚,进而更搞不清楚“是非”、“对错”、“好歹”……其结果可能就是“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是哪里”!这不就是“混日子”吗?!
古往今来,人人都在谈“爱”,由小到大、由己及人,情爱家爱国爱让人动容。然而回到“什么是真正的爱”的原点,又众说纷纭,甚至虚无缥缈,许多人都以主观感觉来判断,以至于那么多人因“爱”沉沦,甚至被别有用心的“爱”所蒙敝。
此书就帮助我们拎清楚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当一个人拥有积极的人生追求,首先爱自己,才有能力爱自己人、爱别人、爱家庭、爱社会、爱党爱国。这表面上是爱的传承,本质上其实是文明的传承。简单易懂、直指本质,“爱”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自己主动承担与付出,是个人发自内心的自觉给予,绝非对他人的索取与要求,了无私心不求回报,才显得如此纯粹与美好。人为什么主动承担与付出,就像做慈善,带着钱与智慧主动去给予,还要让别人高兴——情怀,是唯一的理由!
人立足社会,我们从小到大也离不开一个“德”字,横跨我们伟大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从古圣先贤提出的“明德惟馨”、“大德必寿”、“德全不危”、“厚德载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老子《道德经》也以“德”字一以贯之;回到现代,从咱们上学就要求“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校长与老师要“立德树人”,国之栋梁要“德才兼备”等,由此可见,“德”字始终摆在首位。然而却没有谈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德”,以至于全国上下都倡导“德”,而人人又害怕谈“德”。
此书就帮助我们在个人层面拎清楚了“什么是真正的德”,以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美德。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既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也是个人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每个人的“德”修好了,社会的德、国家的德就有了广大的群众德行基础。“德”就是自然而然,十目一心,直入人心,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只有让人有所得,自己才能有所得。德具体可以分为“三德”:品德——一出声显态度,一出手见人品,态度是根本,除了态度我们一无所有;功德——就是指的基本功,只有爱岗敬业,苦练基本功,才能反映出个人的历练和修为,才有能力和智慧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建设国家;福德——做到别人心里,被人所认同与赞叹,这是功德修到位了才有可能获得的,人若有了福报老天必佑之!常常见诸媒体的让人“逢凶化吉”和“遇难呈祥”的故事,或许就是最好的例证。
当然《拎清楚自己》一书中还有不少我们平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或左或右,甚至模棱两可的一些概念和问题,都需要我们自己拎清楚的,或许在这本书里有作者独具特色的思考值得细细品读。
【此书背后的作者情怀】
《拎清楚自己——做好自己是一切的根本》一书的初稿已然呈现在眼前,我内心涌起万千感慨,在此特别想分享这本书背后鲜为人知的作者情怀。
我的领导,我们亲切地尊称为林总。两年前,他大病初愈,却毅然决然地拉起了一支课题组,立志要深入探究“三拎清”:拎清楚自己、拎清楚人、拎清楚事情。我有幸成为这个课题组的一员,跟着林总学习。
说实话,一开始我心存疑虑。在疫情肆虐、经济环境严峻的大背景下,企业生存本就步履维艰。而林总却在这关键时刻给自己按下了暂停键,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人性”和“人心”的深入研究之中。他将公司的业务全盘交给了高管们,一个老板几乎不再过问业务上的琐事。这样的决定,在我眼中无疑是一场冒险,让我感到心里空落落的,不禁有些忐忑不安:这样能行吗?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我选择了跟随林总的步伐,开始了这段充满挑战但收获满满的旅程。每天,我们早早聚在一起,开始长达两三个小时的早会,下午又继续进行两三个小时的晚会。我们不断地探讨课题、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渴望能够将“儒释道”三家等古圣先贤的智慧,像一颗颗珍珠般串联起来,帮助我们拎清楚自己、拎清楚人、拎清楚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亲身见证了这本书的诞生历程,感受到了其中的艰辛与不易。我见证了林总如何从一个人拉着我们这些“虾兵蟹将”艰难前行,到伙伴们逐渐有了一些共识能“勉强跟上”林总的步伐;我见证了有人中途怀疑、有人中途离开,但林总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我见证了林总用他的眼光、格局和智慧,一步步引领我们走向思想的升华与蜕变。
当林总看到我终于开窍,守得云开见月明,绽放出自己生命本自具足的光芒时,他居然在我们面前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那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林总说,他的坚持终于看到了回报,哪怕只有一个人能够被他用生命唤醒生命,自然而然绽放出生命应有的样子,收获幸福与美好,他便知足了。
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从背后深刻理解了林总写这本书的初衷。他的初心朴实而真挚——愿世间的一切美好都与你有关!作为林总身边的同事,我们是他最亲近的人。他悟透了“人性”和“人心”背后的逻辑,自己获得了幸福与满足,也希望将这份幸福传递给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更加幸福的人。
我想,林总心中装着的是我们每一个人,他的家国情怀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正是这份情怀,成为了他写作这本书的唯一理由。
籍此机会,我要向林总深深地鞠一躬,以表达我最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品读评审小组的体悟节选】
“最美广州五月天”,也许是“天公作美”,为我们安排了一个这么适宜看书的光阴,气候宜人,偶尔淅淅沥沥下着小雨,让人们停下脚步,感受细雨润万物的舒服,开启了阅读林礼君所著的《拎清楚自己——做好自己是一切的根本》,与其说品读,不如说是一次心灵震撼之旅。
“一切为了人,一切都是人!”看似简单的十个字,作为涅槃重生的作者却阐述了一种怎样的深沉寓意?寄予了一种怎样的深情厚望?从过往的交往与了解以及该书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作者的品格与风范:博学而善于思考;历事而善于总结;智慧而勇于担当;向上而富于博爱。世间少有!
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都掷地有声,苦口婆心……在向我们阐述: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做好自己,传递正能量,愿世间的一切美好有你与关!这不仅仅是一种美好愿望,更是一种担当与使命………也正是作者的伟大愿望与强大感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做好自己,才能经营好每个小家,进而才能真正做一些有益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事!而小家要经营好,确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我坚信,每个有缘阅读《拎清楚自己——做好自己是一切的根本》的人,定有豁然开朗之感,定会打开智慧之门,然后不断修炼提升自己………那定会领悟和感受到林总的拳拳之心:“愿世间的一切美好都与你有关!”
当我把《拎清楚自己》一书读完后,才知道林总在五年内经历过两次鹰般的重生。我不禁唏嘘,是什么力量能让他在大病初愈之后,短短的两年内完成29万字的巨著?又是怎样的信念让他发下大愿:行善积德修自己,接引八方有缘人。
说实在的,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从没有这么认真的在短时间内看完篇幅这么长的书,从没有读到过这么触动我内心的书。作者将“儒释道”三家等古圣先贤的思想精髓以及自己所悟所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诠释出来,形象而生动,独到而精辟,特别是文中的“现实中的‘六道轮回’”、“道路千万条与人心亿万颗一样”、“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等等,简直是刷新了我的所有认知。
当我合上书本时,我不禁重新审视自己。《拎清楚自己》就像一剂强心针直刺我内心,不禁扪心自问:我善良吗?我厚道吗?我有德吗?我有慧吗?我有功吗?一直以来,我以为我没有害人对人友好,我就是善良的;我不贪不拿我就是厚道的;我老小平安就是有福的;我做点小好事捐点小钱我就是在做功德;我没大智慧可也不笨……读完书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才知道我现在享的福是无数先辈们的鲜血换来的,是祖辈们修德修善留下的,是遇上了好时代,是党和国家给的。
我有何德何能?让命运这么眷顾与我?我感到汗颜。我在这种安于当下满于现状的舒适圈里,在“我以为”的良好感觉里蹉跎了时光,辜负了岁月,不知不觉中已年过半百有余,不禁黯然神伤。如果可以,我也要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迈进名仁慈善开设的修炼道场,找到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那束光……
刚看完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是有一些怀疑的,“道理都懂得,但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又有什么用呢?静下心来,仔细回想书中的内容,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我们怎么才能够过好自己这一生!
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第一次读到不知道什么意思,还专门去百度:当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真相了!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或事情不成功时,都会习惯性的会去怪别人、怪时运、怪环境等,但是就是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所以一直都找不到问题的根本,也得不到解决。这种情况也就是书中所说的“向外求”,向外求能解决问题吗?能做成事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是一切的根源,只有先改变自己,我所看见的世界才可能会改变。就我而言,生活中体会最深的就是教育孩子,经常会遇到“鸡飞狗跳”的场面,当妈的都成了“河东狮吼”,但是见效却甚微。现在才知道,如果一味地怪孩子,怪家庭,怪老公,有用吗?没有任何作用,只会加重情绪,影响家庭和睦,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先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改变态度,改变自己后,孩子才可能变懂事,才可能母慈子孝。
阅读完《拎清楚自己》后,一想到这个人忍不住泪湿眼眶:他一直关注员工的成长,不仅常常推荐好书给员工,还组织学习企业文化、“学思修悟化”成长讲坛,帮助员工成长,为员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他不但在工作上是员工的引领者,还是员工生活上的接引人,教会员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他尊敬每一位伟大的母亲,早在 10 多年,就已经在公司实施优于国家的超长产假制度,给女性职工产后提供更多的产康修养时间,让新手妈妈可以更好地陪伴和照顾新生儿;即便是自己决定离职的员工,他还是会给人家多发工资,好让其在找到新工作前,能保障基本的生活。“逢雨送伞,逢饭吃饭”,一直是他坚持给来到公司面试的有缘人一点小心意。
这么一个为自己人好,为他人好的人,便是我所认识将近二十年的“林总”,一直在我心目中就是这么一位善良厚道的大家长。然而,庚子年前后,他却经历了两次生死。劫后重生,他重新审视自己,才发现自己以前忙着向外“孜孜以求”的都是身外之物,缺少时间去思考向内求来修为自己,没能发现“德”面前人人平等。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无比真实,连这么一位善良厚道的人,都自觉去修炼“三德”:品德、功德、福德。反观我自己,作为母亲、女儿、妻子、员工,这些角色我都做好了吗?我还能懈怠吗?我能不修炼自己吗?显然是不可以的。观照自己,我要怎么做呢?认真读完此书,我收获到了许多“善知识”,相信把这些“善知识”根植于心,通过历事练心持续向内修炼,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未曾经历过大病大灾,无法真正体会鬼门关上走一遭的苦痛。最切身感受生命所带来的震撼,也就只是在医院看着亲人虚弱地躺在病床上,还有他们手术后衣服上那一摊摊的血渍。那时候我就想,病床前,即使儿女再孝顺,也就只能帮忙跑上跑下、办手续、买东西,由此给病人带来一丝微不足道的心理安慰罢了,身体的苦,只能自己承受。
叔本华说:“对于人的幸福,人的自身确实较之于人所拥有的财富更为重要。一副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快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能够正确无误地把握事物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这些好处都是财富、地位所不能代替的。”我深以为然,这也跟《拎清楚自己》一书中反复提到真正的幸福本自具足,莫要贪图外在的功名利禄,如此相得益彰。修自己是想要过好这一生必须面对的事情,唯有修好自己,世间的一切美好才能与我有关。
对于怎么修自己,书里给了我很多具体的启示。要负责任、正能量、大我、随和;要做善良、厚道的人;要学习善知识,补人性“五漏”;要做有“德”之人。自己所拥有的地位、财富,总是要与“德”相匹配,否则无法长久地拥有,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导致灾难发生。“德”既要求人品、态度,也要求自我修为和积累。看完这些,我有些慌,修自己这么难,我该怎么办?看到后面,我知道了答案:做事要心中有,知前后,明左右,换个位,升个维,转个念,世界就变得大不同了。在历事炼心的过程中,每个事情都要用心去做,从更多的角度看问题,多了解纵向横向的信息,才能把事做好,拿到好的结果。
人生福祸的根源在于自己的选择,每个人的命运是由自己内心的思想和行为所塑造,因此要坚守善良和厚道。书中提醒我们要像“农夫”一样,在自己的心田精心耕耘,播种善的种子,因为只有种下善的种子才能结出善果,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如果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善良的,所想的都是对自己好、对自己人好、对别人好的念头,那么就都好,将会感召来无尽的善意与福报,正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反之,如果自己的起心动念是邪恶的,所想的都是对自己不好、对自己人不好、对别人不好,尤其是自私自利,甚至是损人利己,那么就可能会招致祸端,慢慢地开始堕入深渊。
它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塑造生活的关键因素。善良的念头能够带来积极的结果,而邪恶的念头则可能导致灾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无论是对自己、对他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连锁反应。
它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培养一颗善良正直的心。应该时刻警醒自己的动机,确保自己的行动和决策都是出于善意。同时,也要避免自私自利的行为,追求共赢与和谐,这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幸福,也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福祉。
总体而言,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自我提升框架,从理论到实践,都给出了深刻的见解和实用的指导。通过阅读书中的内容,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逐步塑造一个更加完善、更加美好的自我,开启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
——雪婷读《拎清楚自己》有感
VUCA时代世界变得越发不稳定,未来将会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不确定——即变化本身。在这种复杂而多变的全球一体化经济环境下,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下,人心早已变得不安,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有多少人常常被金钱蒙住了双眼,拎不清自己为何而活,在金钱面前人性的自私、贪婪、懒惰不断放大。有的人为了金钱,放弃了价值创造,放弃了伦理道德;有的人为了金钱斤斤计较,见利忘义,为了金钱什么都可以做,以为有了钱什么事都可以干,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内心道德要求却越来越低;也有的人为了金钱做出无原则、无底线的事,最终让自己身陷囹圄,也让幸福生活离自己远去。如何在坚守道德的基础上获得财富,已经成为现代人过好这一生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古圣先贤曾说过“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时刻警醒自己在追逐财富的路上,反思自己的德行、智慧和能力是否配得上自己的位置,否则就会有一大堆麻烦等着自己。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面对金钱不能既要,又要,还要,贪得无厌。应该反着性子练自己,越是艰难,越要修炼。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功德,为自己积攒福德。只有把自己的德修得像大地一样宽广,才能承载万物,这就是“厚德载物”。立德是做人之本,厚德才能载物,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获得他人支持,有了他人的支持才能建立功业,收获成功,收获财富。
人性的光辉与丑陋同时存在,生而为人,做好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本!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路途中,如果一味追求财富,自己德行不够,财富反倒会离自己而去,甚至为财富所累,灾祸便会向自己扑面而来。唯有拎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拎清楚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愿力的推动下,努力去做一些对自己、对自己人、对他人、对社会都有利的事。唯有做好自己,财富才会来找你,一切美好才会直奔与你。
——兰森读《拎清楚自己》有感
编辑: 叶燕妮
审核: 江明亮
发布: 邹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