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宽田中心小学:让跳绳跳出成长新活力
5分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心中有梦、脚下有力”是宽田中心小学扎根乡村教育的育人追求。作为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学校立足农村实际,将跳绳作为课后延时核心活动,通过“分层设计、趣味创新、家校联动”,让一根普通跳绳成为孩子强健体魄、涵养品格的载体,形成了一套适合乡村小学的课后服务模式。
分层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跳起来”
孩子运动基础差异大,学校摒弃“一刀切”,按年级打造“阶梯式”跳绳体系。低年级从趣味入门开始,让孩子练习“钻洞跳绳”,既掌握单摇技巧,又避免枯燥;还设计“跳绳数数赛”,用粉笔在地上画“计数格”,每跳10下就往前挪一格,孩子们为了闯关格外认真。中年级聚焦花样进阶,教孩子学“并脚跳”“开合跳”,组建4人一组的跳绳小队,开展接力计时赛,黑板上的小队积分表每天更新,孩子们的好胜心被充分调动。高年级则挑战创意融合,将跳绳与乡村生活结合,比如结合晒玉米的场景编“左右点地跳”,配上乡村童谣,让跳绳更具观赏性。如今,课后延时的操场上,不同年级的孩子各得其所,跳绳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汗水浸湿的校服后背,正是“身上有汗”的生动注脚。
趣味创新:让孩子眼里“闪光芒”
为了不让孩子厌倦单纯的跳绳练习,学校通过活动赋能让跳绳“活”起来。在秋季举办的校园跳绳节中,设置了“单人耐力赛”“双人协作赛”“班级集体跳”三个项目。低年级学生为班级集体跳喊加油,高年级学生比拼“3分钟单摇次数”,获胜者将获得“跳绳小达人”奖状,还能把自己的跳绳技巧画成“小贴士”贴在校园宣传栏。四年级的小宇曾是“跳绳困难户”,刚开始1分钟只能跳32下,但在跳绳数数赛的趣味练习中逐渐找到信心,如今不仅能轻松完成1分钟120下的目标,还教会了同桌“开合跳”。他说:“现在每天最期待课后延时,想和小伙伴一起刷新跳绳记录!”孩子眼里对跳绳的热爱、对挑战的渴望,正是“眼里有光”的真实写照。
家校联动:让孩子成长“有力量”
为让跳绳习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续到校外,学校积极构建“家校协同”机制。学校层面,每月发放“跳绳成长手册”,让孩子记录每天的跳绳次数、进步情况,教师定期在手册上写鼓励评语;家长层面,通过班级微信群分享“家庭跳绳小妙招”,让家长录制视频,如“亲子双人跳”“睡前5分钟跳绳游戏”,并将视频分享到班级群。除此之外,学校还发起“旧绳改造”活动,由家长捐赠闲置的跳绳,老师带领学生用彩绳缠绕旧绳柄,在绳尾系上彩色丝带,将原本单调的跳绳变成专属装备。每到傍晚,常常能看到孩子们自发组织在村口开展跳绳比赛,引得村民驻足点赞,乡村的傍晚也因为跳绳变得格外热闹。
如今,孩子在跳跃中强健了体魄,在趣味活动中点燃了兴趣,在挑战自我中萌发了“超越自己、帮助他人”的小梦想,更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养成了自律、坚韧的品格。这套无需复杂器材、无需专业师资的跳绳活动模式,已在全乡各村小推广普及,成为宽田中心小学课后延时的金字招牌和乡村孩子课后成长的“活力密码”。
来源:宽田中心小学 曾丽平
一审:刘美君
二审:谢弟武
三审:蓝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