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我产假结束,夫妻分隔半年终于重聚广州。
可正当我们以为这是一家三口幸福生活的开始,却没想到生活从此变得一地鸡毛。
我没有来由地,变得情绪十分暴躁。
这种情绪并不是无差别攻击,而是仅仅针对我的丈夫,常常半句话不合、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让我点起无名火,愤怒如同暴风雨般席卷了我的整个胸腔,当场大发雷霆。
连续一个月,我的情绪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一次,我再次因为一点不算事的小摩擦与丈夫发生了冲突,这让我们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我开始意识到,我的情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活质量。

一、自我认识:从自问开始减少内耗
“为什么会这样?”第一次问自己的问题非常笼统,但这就是真实的疑惑。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愤怒的情绪并不来自现实原因,而是长期的积压。由于分居,我产后独自面对身体的变化、面对婆家的人际关系、面对疫情解放、面对孩子的哺乳难题,在不自觉中积攒了许多压力,都在与丈夫重逢后迁怒释放出来了。
这都不是他的错,丈夫在外拼搏,为我与孩子撑起一片天空,没有道理要他为我的迁怒买单。如此下去,不仅影响了夫妻感情,也让家庭的氛围充满了紧张和不安。
二、内在动力:从自我悦纳中寻求改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站位,作为儿媳、作为妻子、作为妈妈,我有我天然的责任。责任的主体是不可推卸,无可替代的,这些责任构成了我的价值所在。如果我不去面对,它就会变成死结,横梗在我人生的方方面面,我既无路可走,也无路可退。
当我看清了我的责任,认同自我价值的体现方式,便能够在自我接纳中找到力量。这种力量成为我的内在动力,使我对生活有了追求的目标。

三、自我反思:在内心建立起一种平衡
我开始反思,我承担起责任了吗?我做得足够好吗?我还能做得更好吗?……起初,这些反思会让我陷入自我厌恶和愤怒中,但随着反思的深入,我认识到反思不是自我批评,而是一种自我提升的过程。我们不可能总是处于完美的状态,但我们可以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局限性。从而在内心建立起一种平衡,这种接受不是放弃,而是一种力量,它让我们“真诚而勇敢”地面对自己,“勇敢而真实”地面对别人。
四、持续成长:视挑战为成长的机会
我开始了自己的自洽之旅。我更加积极地与丈夫沟通,而不是让情绪主导自己的行为。每当情绪即将失控时,给自己按下暂停键,进行深呼吸,然后从第三方的角度审视问题。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每一次成功地控制情绪,都让我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
我与丈夫的沟通明显更进一步,他理解了我独自面对身份转变的忙乱,我包容了他作为新手爸爸的不足。当我们开始这段旅程,这个过程就是在向内求,修自己。只有不断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和能力局限,才能做成事、做好事、拿到好结果,真正做到向好向前,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五、情绪管理:不让负面情绪长时间占据主导地位
情绪的波动往往是我们内心不稳定的外在表现,当负面情绪长时间占据主导地位,过大情绪波动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判断和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情绪管理能力越来越强,不再因为小事而大发雷霆,而是能够平和地处理冲突和压力。家庭的氛围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我开始享受与家人和朋友共度的时光,工作也顺利回归到原有的节奏。
我知道,这一切都归功于我学会了自洽,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自洽的人不是没有情绪,而是他们懂得与自己对话,管理负面情绪,不让情绪成为行动的主宰。

自洽是一种理想的心理状态,它需要个人不断地自我修炼和精进。在当今时代,我们如同被卷入了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不断地旋转、运作。每个人都被工作、社交媒体、家庭责任和个人期望所包围,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了倾听内心的声音,忘记了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的幸福和满足感在哪里?
情绪的控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自洽,我们可以学会理解自己的情绪,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调节和控制它们。当我们能够与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时,我们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世界那么大,美好那么多,一切是否与自己有关,关键就看我们为自己做了些什么?当叩问自己的内心“愿不愿、要不要、该不该”,要想拥抱世间的一切美好,其实尽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