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当看到身边的亲朋好友兴奋地宣布怀孕的消息,并在随后的10个月里如期迎来新生儿诞生的喜讯,我总以为怀孕生子的过程,除了孕吐和生产时的阵痛之外,其余都是一帆风顺,鲜有波折。在我看来,能否成功怀孕才是最艰难的一步。然而,这只是“我以为”而已。
2016年,我已32岁,结婚多年却仍未育有子女。因此,我决定向公司递交离职申请,离开那个我已工作了10年的地方,全心全意投入到备孕中。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我频繁奔波于各大医院,尝试了中西医疗法的结合,每天坚持不懈地煮中药泡脚并做运动。终于,在2017年7月,我成功怀孕了,这让我们夫妇及家人都无比喜悦。然而,孕期的经历并不如我当初所想象的那样顺利,那些曾经的“我以为”,都是由于自己的认知局限所致。

怀孕初期,有一天我因为提了重物,结果发现有褐色分泌物流出,这让我这个初次怀孕的准妈妈非常惊慌。我立刻联系丈夫,安排去医院检查。幸运的是,医生检查后告诉我胎儿情况良好,这种情况在孕妇中并不罕见,让我不要过于紧张,注意休息,避免再提重物。然而,没过几天,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我们不得不再次去看医生。内心极度担忧的我,多次恳求医生安排B超检查。医生虽然有些无奈,但还是说:“我已经跟你说过没问题了,但你就是不相信。既然你坚持要照B超,那就安排给你照吧。”尽管B超结果显示一切正常,胎儿依然健康地成长着,但这次经历却在我心中埋下了焦虑的种子。
好不容易熬到了孕12周,经过NT检查确认胎儿发育一切正常,我们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孩子的平安降临。然而,就在我以为一切都会顺利进行的时候,孕22周的产检却给了我一个沉重的打击。在医院做B超时,医生不幸发现了先兆流产的迹象。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医生立即要求我卧床休息,不能下床活动,并等待工作人员将我送往住院部接受治疗。
那一刻,我内心充满了恐慌和担忧,满脑子都是胎儿的安危。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我被诊断为先天宫颈机能不全。这意味着,在孕期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子宫的逐渐增大,正常的宫颈应该能够保持紧闭状态以维持妊娠,但由于我的宫颈机能不全,宫颈变得松弛,难以承受逐渐增加的宫内压力。这导致胎膜已经接近宫颈口,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可能会引起胎膜早破,最终导致流产。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仿佛晴天霹雳,内心瞬间被绝望和恐惧所笼罩。我脑海中不断回响着一个声音:“我是要失去我的孩子了吗?”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母亲的无助和担忧。而医生的接下来的话,更是让我倍感压抑。她严肃地叮嘱我,为了让胎膜尽可能地回到正常位置,从现在起,我必须保持屁股抬高45度的姿势躺着,无论是吃饭、喝水、上厕所还是睡觉,所有的日常活动都必须在床上进行,绝对禁止下床走动。只有等到胎膜的位置恢复到符合进行紧急宫颈环扎术的标准,并且手术后的状况良好,我才能被允许出院回家。然而,即便是回到了家中,我仍需长时间卧床休息以保胎,不能有过多的走动。听到医生这样的嘱咐,我感到自己好像被剥夺了自由,像是被“囚禁”在了这张病床上,心情因此变得更加沉重。
由于长期卧床可能引发静脉曲张,医生虽然强调仍需保持屁股抬高的姿势,但也允许我适当变换躺卧的姿势以减轻不适。在那段日子里,我极度担忧任何微小的动作都可能诱发流产,因此在每次转身或变换姿势时都格外小心,这种行动上的不自由不仅让我身体受限,内心也饱受煎熬,时刻忧虑着胎儿的安全。更令人难以承受的是,我必须在床上解决大小便的问题。对于略带洁癖的我来说,起初连如何使用便盆都感到无所适从,内心既觉得不干净又感到羞涩,小便问题尚能勉强解决,但大便问题却成了我最大的心理障碍,以至于出现了连续几天便秘的情况,这对于一个从未经历过便秘的人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每当我要进行大便时,照顾我的家人在帘子外等候,这让我感到内心十分焦虑。我既不希望让他们等太久,又对于需要母亲、婆婆或者丈夫来协助我端屎倒尿充满了羞涩与愧疚。此外,我还担心用力排便可能会导致胎膜再次接近宫颈口,这让我在排便时更加小心翼翼。然而,这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反而使我更加难以顺畅排便。医生为了让我尽快解决便秘的问题,开了小麦纤维素颗粒。刚开始家人用温水兑开给我喝,可是,我第一口喝下去就忍不住吐了出来。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不仅被这张病床紧紧“囚禁”,我还得喝下这种难以下咽的东西,内心的无奈与郁闷瞬间涌上心头。但为了保住我的孩子,我必须坚强面对一切。无论食物多么难以下咽,条件多么艰苦,我都必须咬牙扛过去。
在医院的日子里,时间一天天流逝,病房内每天都人来人往。通过与同房的妈妈们的交流,我渐渐意识到,孕期的顺利并非我当初所“以为”的那样理所当然。事实上,许多人在孕期都经历了极大的艰难,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疼痛与煎熬。比如,有一位长期受不孕不育症困扰的妈妈,经过多次试管婴儿的艰难尝试,终于怀上了孩子,却在怀孕大约30周的B超筛查中,发现胎儿器官发育不良,不得不忍痛进行引产。这样的遭遇,真是让人深感心痛与惋惜。也有与我情况相似的妈妈们,但她们的遭遇没有我幸运。她们是在流产之后才得知流产的原因是宫颈机能不全。不过,当她们再次怀孕后,可以在孕12周左右就到医院进行宫颈环扎术,以此来预防流产的风险。若非亲身目睹并聆听这些妈妈们的亲身经历,我仍会深陷于“我以为”的固有认知之中,认为每个人的怀孕过程都会一帆风顺,而将流产视为极其罕见的情况。所以,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当时我还曾想过:如果我有多去了解孕产期的知识,我是不是就不用遭这个罪了呢?!然而,这就是现实,只能经一堑长一智。我还安慰自己:每一段经历都有其价值,就当升级打怪吧。这道坎过了,我的内心就能变得更加强大了。

经过十多天的艰难安胎,我终于满足了手术的条件。然而,整个手术过程我都是清醒的,这让我本就紧张的心情更加忐忑,生怕手术期间会发生什么意外。更令我紧张的是,手术过程中还有实习生在一旁学习,医生一边操作一边向实习生介绍我的病情,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处境有多么的危急,每一个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尽管术前我已经注射了一定剂量的镇定剂,但我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心跳的剧烈,内心被恐惧紧紧包围。然而,在这无边的恐惧之中,我却始终坚定着一个信念:“明年3月份,我一定能够与宝宝见面的。”正是这个信念,逐渐驱散了我心中的恐惧,让我的情绪慢慢得到了缓解,直至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已是晚上,我身上插着导尿管,连接着医疗仪器的各种线路,手上还在持续打着点滴。镇定剂和麻醉剂的效果已经逐渐消散,因此我丝毫不敢随意挪动身体。因为即便是最轻微的移动,那些管子和线也会让我感到极度不适,而且伤口还会随之传来一阵阵的疼痛。更让我忧心忡忡的是,生怕这样的动作会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内心的重重担忧,再加上身体上被各种医疗管线所束缚,再次让我感觉自己仿佛被牢牢地“囚禁”在了病床上,失去了行动的自由。这种受限的感觉,让我每一次呼吸都异常沉重和难受,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一夜显得格外漫长,发着烧的我,既无法安然入睡,头脑又处于半梦半醒的模糊状态,身体与心灵都承受着难以言喻的痛苦。我多么迫切地希望点滴能够快点滴完,身上的管子能够尽早被拔除,让我重获自由。然而,现实是我只能无助地躺在病床上,逼着自己耐心地等待着这一切的结束。出院后,我仍需卧床长达四个多月,除了进行日常的吃饭、上洗手间、洗澡以及定期的医院产检外,大部分时间都必须保持卧床静养。尽管如此,相比住院期间,我已经感受到了更多的自由。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产后出院那一刻,当我走出医院大门,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那种久违的自由感让我无比珍惜与感慨。

在这段孕期艰难的日子里,我内心充满了对来自家人们,尤其是母亲、婆婆和丈夫的悉心照料的无比感激与感恩。是他们,让我在这段艰难的时光里感受到了爱的力量,让我更加坚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家人的陪伴与支持,就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当时婆婆总是跟我说:“我坚信宝宝会顺利来到我们家的。”现在回想起来,这应该就是 “向好向前”的好心态吧。
同时,亲身经历上述种种挑战后,我深刻的感受到:健康是享受自由生活的基石。没有健康的体魄作为支撑,许多自由都将变得遥不可及,受到各种限制。同时,我也意识到个人自由对于保持健康同样重要,长期的身心压抑会对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常言道“健康来自于自律”,这句话精准地指出了自律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坚持规律的锻炼、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以及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自律不仅让我们在面对生活压力时更加从容,也使身心保持最佳状态,从而有更多精力去追求个人兴趣、实现自我价值,真正享受由内而外的自由与快乐。

因此,我深刻意识到,为了享受自由的生活并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才能陪伴他健康成长,见证并参与他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我经历了诸多波折与挑战才将他带到这个世界,而他当时也是那么努力地与我并肩作战,我怎能懈怠呢?!所以,我比以前更加积极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我每天坚持早起运动30分钟,尽可能做到早睡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努力克制饮食,不贪吃。此外,我还积极学习更多智慧,保持向好向前的心态,通过历事修炼来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这一切努力,不仅是为了我自身,更是为了我的孩子。